一半貧窮,一半涅槃:緬甸人的賣頭髮生意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自古以來,面對禿頭和脫髮這些不願對外露的問題,不少人都情願買一頂假髮,以作掩飾。乍看不出破綻的高級假髮,用的幾乎都是真頭髮,也多數是在中國工廠加工,不過,中國人的頭髮本身不適合製作假髮,鄰近的緬甸才是供應全球假髮、織髮和駁髮的最大「髮源地」之一。

CNN 報道,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北部,現年 55 歲的 Aye Aye Thein 在當地一個市集以剪頭髮謀生。然而,她並不是一般的理髮師,因為她從來不收費,相反地,她會主動付錢,購買顧客們的頭髮。

Aye Ain Thein 的剪髮店,就位於當地永盛市集一家蔬果店和檳榔店之間。被問及緬甸為何會出現這種賣頭髮的生意,她自豪表示,是來自緬甸人得天獨厚的優勢:「緬甸人的頭髮,是全亞洲最柔軟也最搶手的。」她隨手在掌心拿起一根頭髮,形容道:「認真一看這頭髮,它真的很好。髮質不油膩,也不太乾燥,有光澤,細軟,雖然很幼但又不會斷開。」

由於緬甸人大多擁有優良髮質,造就了這門賣髮的生意。事實上,人髮跟貴金屬和燃油一樣,也是全球流通的交易商品。數據顯示,在 2016 年,全球人髮交易額 8,740 萬美元,當中,緬甸是繼印度和突尼西亞之後的第三大頭髮輸出國。被剪下來的頭髮,大部分都會運到鄰近的中國,在廠房加工成假髮,繼而外銷到西方國家。

人髮的價格起跌,完全取決於髮質和重量,而重量則以緬甸的傳統單位「Viss(非斯)」來量度,每 1 非斯,大約等於 1.5 公斤。剪髮之後,Aye Aye Thein 會用剪刀在那束頭髮上先刮幾下,測試髮質硬度和平滑度,然後再把頭髮放在秤上,按重量付錢給顧客。

一般 10 吋以上的頭髮,能夠賣出 15,000 緬元(約 87 港元)到超過 200,000 緬元(約 1,165 港元),對緬甸人來說,這是一筆異常可觀的收入,因為當地的最低工資僅為日薪 3,600 緬元(約 21 港元)。能夠以高價賣出的,通常都是那些長到貼腳的女性頭髮,可以分拆成一束束單獨轉售。

Aye Aye Thein 表示,每天平均有 7 10 個顧客來賣頭髮,想當然是以女性為主,但行內並無性別歧視,儘管不太常見,但還是有部分男士會留長頭髮然後割售。

不過,更耐人尋味的是,頭髮買賣雖是一門生意,但緬甸的賣髮者並非完全只為賺錢才將頭髮割售,在虔誠的宗教信仰和緊絀的經濟條件之間,箇中關係更見複雜。首先,在緬甸這個佛教國家,頭髮按傳統一直被視為神聖之物,譬如在著名的仰光大金寺,寺內所供奉的聖物之中,就包括佛陀的頭髮。但同時,緬甸從來不缺女性自願「獻髮」,因為在當地的佛教新年慶典中,不少女性都會依照習俗削髮,短期出家,做 10 天左右的尼姑,以顯示她們願意為信仰犧牲,誠心向佛的精神。

當地一位修女 Yuzana Nyani 形容,這種無私和奉獻的禪修行為,是她們為了達到涅槃境界而積德。「削去你的頭髮,提醒我們頭髮沒有實際上或精神上的意義,當它離開我們的身體,它沒有任何價值。」

然而,在經濟角度考量,又不是完全沒有實際價值。因為緬甸人普遍清貧,無論是儲錢買樓、還債抑或多賺一筆小費,賣頭髮都不失為好方法。21 歲的學生 Phyu Phyu 接受訪問時便提到,之所以想賣掉頭髮,是因為「長頭髮實在太熱了」,一把長長的黑髮,為她換來 45 美元(約 350 港元)的零用錢,但意外的是,她亦一心為信仰而奉獻,除了添置一些新衣服,她打算把用剩的錢全部捐給路上遇到的僧侶。

「擁有大量貧窮並且願意出售自己頭髮的長髮女性,是這門生意得以在緬甸興起的重要原因。」人類學家 Emma Tarlo 2016 年出版的著作 Entanglement: The Secret Lives of Hair 如是說:「這些交易,混合了窮得要賣頭髮的女人,以及一顆宗教捐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