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需要 Emoji 的學術研究?

A+A-

研究語言早有語言學,光是研究文字,也有文字學,不過,在日常通訊中除了語言文字,表情符號(Emoji)發展至今也有近 20 年時間,用處、款式愈來愈多,是以有研究人員覺得,是時候對繁多而意思多重的圖像表達作出研究了。

Emoji 的奇異歧義

萊特州立大學(Wright State University)的電腦科學博士生 Sanjaya Wijeratne,兩年前在研究期間發現一些奇怪現象。事源他正在研究 Twitter 上幫派成員之間的交流,在網絡上眾多毒品及金錢來往之中,他發現幫派成員的推文中多次出現⛽(汽油泵)表情符號。

Wijeratne 一直研究單詞詞義消歧(Word-sense disambiguation),⛽無意中就成為了他的新問題:「他們正在使用汽油泵符號來表示大麻。當我看到表情符號相關的新含義,我就想,若表情符號要消歧,又是怎樣的呢?」Wijeratne 將其博士研究重新鎖定為表情符號。到了最近,他更組織起第一個關於表情符號研究的跨學科學術會議。

語言學家、數據科學家、電腦研究人員及表情符號愛好者齊集於史丹福大學,參加社交媒體中 Emoji 識別及應用的國際研討會 —— 它是美國人工智能協會(AAAI)網絡和社交媒體會議中的一環。在會議中,一眾學者帶來了關於表情符號如何改變網絡交流、性別和政治聯繫如何透過表情符號再現、電腦表情符號對日常語言處理的挑戰等研究,亦討論一基本問題:表情符號的性質。

發展出研究路向

表情符號已由原來的 176 個增加到 3,000 多個,為研究它們的學者帶來機會和挑戰。然而,大多數人仍認為其不是一種語言,因為表情符號詞彙幾乎完全由名詞組成,並沒有語法令意思完整,但其對互聯網通訊的影響依然巨大。2015 年 Instagram 上所有評論的一半都包含了表情符號,Facebook Messenger 每天發送和接收超過 50 億個表情符號,從學術的角度來看,這提供了大量的數據以了解網上的溝通、行為和語言。

會議上發表各種論文,有強調表情符號是危機發生期間團結的標誌,像是「Je suis Paris🙏🇫🇷」就關於法國恐襲事件;又有認為 Emoji 是理解性別或政治意識形態差異的方法,像女性比男性更喜歡表情符號,而保守的男性比開放的男性更少使用表情符號;亦有討論利用機器學習解碼表情符號的可能性等。

有份發表演講的 Tyler Schnoebelen 指,有關表情符號的討論可以很極端:表情符號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通用語言」,是最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它同時又被視為語言的毀滅、一種政治工具以及一種發送暴力威脅的新方式。

過往我們對表情符號真正的意義甚少,現在,研究人員開始更加關注研究這些問題了。語言學家 Gretchen Mcculloch 就提出一個表情符號即手勢的理論,即表情符號相當於對話中加入手勢,以作強調之用:「信件讓我們寫出詞語,表情符號令我們能寫出手勢。」

其他學者亦正尋找可以將表情符號納入既有研究的方法。萊特州立大學電腦科學家及會議組織者之一的 Amit Sheth 說:「我們做了大量的社交媒體研究:社交媒體上的抑鬱症、騷擾、毒品危機。在所有這些問題中,我們也看到了大量表情符號的運用。如果你只研究文本,就會錯過很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