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塊麵包,在英國為何有眾多說法?

A+A-

在歐美國家,一塊點心大小的圓麵包(bread roll),加一杯咖啡或茶,是眾所周知、無處不在的早餐配搭,唯獨在英國,如何點這一份早餐則大有學問。因為這小小的一塊麵包,其英語叫法卻挑起了漫長的語言文化爭論,而且茲事體大,跟英國內部的民族分歧有著莫大關連。

英國人對如何「正確」稱呼麵包這件事顯得相當糾結,多年來無法達成共識。例如 BBC 引述旅遊記者 Lauren Cocking 年輕時在西約克郡打工的經歷:在當地的麵包店,如果客人想要一塊「烤麵包」(toasted teacake),員工必須禮貌追問一句:「要原味還是加葡萄乾(plain or currant)?」

這是西約克郡的特色。Lauren 表示,除了英國的西約克郡,幾乎全世界都認定 toasted teacake 的意思就是麵包加葡萄乾,卻只有當地人覺得 toasted teacake 是單指麵包,而加了葡萄乾的話,邏輯上應該叫 currant teacake

兩者似只關乎 teacake 是甚麼口味的微小差別,但放諸整個英國,麵包的稱呼及其定義,則眾說紛紜。根據曼徹斯特大學一項研究,英國各地對麵包的通用說法至少有 7 種,而分歧主要集中在北部。蘇格蘭一般稱麵包為 bap,到了愛爾蘭則叫 blaa,而在高雲地利(Coventry)和利物浦,常用的稱呼是 batch,附近的蘭開夏郡又叫 barm,回到西約克郡叫 teacake,在曼徹斯特的奧咸(Oldham),其名字則變成 muffin,至於英格蘭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又數 bun cob 最為常見。

都是 teacake 也好,在英國各地也有不同稱呼。

此外,如果把一些更具地域性的特殊叫法都計算在內 —— 譬如在英格蘭東北叫 stottie,在里茲(Leeds)叫 scufflers 或者 breadcakes,而蘭開夏郡又另有 oven bottoms 的別稱,儘管它們未必完全在描述同一款麵包,但這些普遍解作「麵包」的詞彙,在英國能夠細數 20 種以上。到底哪一個叫法更為常見及容易理解,往往取決於你身在英國哪一個城市。

有時,甚至連「麵包店」的說法,都可以反映出地域差異。大英圖書館方言學家兼策展人 Jonnie Robinson 提到:「如果你在諾丁漢或者德比郡(Derby),那麼你見到的不會是 sandwich shop,而是 cob shop。」

據語言學家 Laurel MacKenzie 的看法,「麵包」一物所產生的眾多同義詞,並非只反映了英國民眾對「正確」稱呼的執著,而是再進一步,反映出英國的「地域邊界、政治和文化分歧、以至聚居歷史」。

以高雲地利使用 batch 的說法為例,其實這源自古老的日耳曼語,意思是「烘」。劍橋大學現代及中世紀語言學院的 Tam Blaxter 解釋,其字義經過了由「烘麵包的過程」轉變為「烘麵包這件事」再成為「烘麵包」:「因此,以 batch 作為『麵包』的用法,是一個與別不同的在地化演進過程。」同樣道理,蘭開夏郡所用的 barm,最初是指酵母,也可能源於日耳曼語。

普遍解作「麵包」的詞彙,在英國能夠細數 20 種以上。

「隨著英語在各語系中脫穎而出,並佔有領導地位,它亦建立了一套強調『正確』和『錯誤』的語言文化。」而 Blaxter 認為,英國人對於「麵包」叫法的激烈爭論,並不是真的完全關於麵包,更重要的是,在這背後,關乎了他們的身份認同。傾向選用哪一個詞彙,本身就表達了他們的地域背景,而針對詞彙正確與否的爭辯,猶如將地域主義展示藏在「麵包」之中。關於這一點,讓 Lauren 驚訝的是,與英國南部相比,北部地區的詞彙分歧更加明顯,那正正表示英國北部的區域分野色彩更見濃烈。

Robinson 無疑認同 Lauren 的延伸觀點:「在現代語境中,跟北部人相比,南部人更習慣大量使用『標準』詞彙。」他解釋指,這是由於倫敦在城市化的發展中,大大影響了附近地區的文化,從而統一了英國東南部城市的語言習慣,亦使之趨向了大多數人認同的標準詞彙 ——「麵包」就是其中一例。

相反,由於英國北部缺少領頭城市,鄰近地區就以各自為中心獨立發展,結果催生和保留了一些經歷在地化的語言變體。因此,同一塊麵包,在英國北部有五花八門的叫法,有時叫 buns,有時叫 barm,但在東南部地區 —— 尤其是倫敦一帶,當地人都會很「標準」地稱之為 bread roll

無論麵包還是英國人,都「語帶相關」地藏著微小的身份差異。誠然,英國人普遍認同自己居住的城市,遠多於認同自己是英國人,這份在地情懷,看早上啃一塊麵包的細節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