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十年,人文學科式微,職業導向更受歡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回想十年之前,雷曼事件曾觸發一場毀滅性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股市。儘管市場波動可以恢復,但股災帶來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有一部分難以復原。2008 年後,美國經濟一度低迷,衝擊就業市場和高等教育的走向。相對過去多年,通識類的人文學科成為邊緣科目,逐漸式微,而為求畢業後獲得穩定收入,新生代大學生陸續轉向以專門職業為導向的學位課程,標誌著社會的整體發展出現了重大轉變。

根據美國麻省東北大學歷史學家 Benjamin Schmidt 分析,在 2008 年之前,人文學科曾是備受關注的熱門主科選擇,領頭學科如歷史、哲學、英國文學和宗教等,學生人數即使不是一直增加,也能保持穩定,在眾多學系中佔有一席之位。

不過,雷曼十年,情勢急轉直下。歷史系就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根據各間大學交予美國教育部的資料,從 1998 年到 2007 年,歷史系畢業生的平均比例為 2% 以上。但在 2017 年,畢業生人數已跌至近 1%,比十年前少了接近一半。 Schmidt 形容,幾乎所有人文學科及相關的社會科學,都出現類似的縮減趨勢,它們的學生人數並沒有隨著美國經濟復蘇而穩定下來,這意味著新生代學生的心目中,已出現一套新的價值觀,並明顯反映在他們的大學選科之中。

認為,主修人數暴跌,並非因為新生代對人文學科的興趣驟降,而是前景問題。「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學生們對於『我應該要學習甚麼』的觀點似乎已有改變,他們錯誤地將專注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在就業市場上找到工作的機會。在這風氣變遷之中,有些東西無可避免正在流失。」

與此同時,取代人文學科的,正是一些擁有固定職業導向的專科課程。路向單一,但職業規劃較為明確的專職培訓,學生能預見畢業後的求職路。在 2017 年,擁有 25,000 名畢業生以上的 20 個專職主科中,增長速度最快的就是應用科學系,過去十年之間人數增幅達 131%,其次是護理學系,或其他健康或醫療相關科目,以及電腦科學。「很多學生決定改變他們的主修科目,以便讓他們有更清晰的專門技能,例如護理學位,畢業後他們可以得到更穩定的收入,要償還大學貸款亦更加輕鬆。」

在 Schmidt 的研究過程中,他曾考慮,專職學科的崛起與人文學科的沒落,會否不只是金融危機所造成的結果?譬如說,它亦可能關乎大學生人口結構的改變。在美國,愈來愈多女性攻讀大學課程,同時,貧困家庭的孩子如今亦有更多機會考上大學,或許,這也造成了首選學科的意向改變?但 Schmidt 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即使是哈佛或普林斯頓這些聚集上流貴族的精英名校 —— 這些大學的文史哲學科源遠流長,過去一直是學生們的主修首選。但如今,它們亦跟其他學府圈子同樣經歷著人文學科的式微。

不過,十年過去了,拋棄職業路向不明確的人文學科,是否新生代的一個明智選擇?Schmidt 認為,風氣雖變,回報卻未必一如學生們期許。他指出,選擇主修哪一科目,對賺錢能力並無太大影響,人文學科出身的畢業生,他們的收入也並非真的遠遠少過修讀電腦科學和財經的人。再者,今日的勞動人口市場,受到科網企業的蓬勃發展帶動,卻未必長久。比起著重廣泛知識培訓的人文學科,一旦泡沫爆破,職業主導的主修科目如電腦科學,畢業生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失業風險。

另一方面,當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令美國新生代對人文學科卻步,在今日的杜林普時代,高等教育或漸漸出現再一次的風氣改變,讓人文學科回歸大學主流。「杜林普政權可能挽救了歷史學系。」畢業於耶魯大學英國文學系的 Amy Wang 便如此形容。她指出,基於杜林普對美國產生眾多「歷史性」影響,引起了人們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並成為今日耶魯大學新生主修科目的首選之一。

這與 Schmidt 的看法大致相符,局勢不安的世代,就是人文學科抬頭的重要時刻:「雖然美國如今經濟穩定,但政治氣候卻非常動盪。要理解這一切,可能比起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人文學科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