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年代連環殺手橫行,罪在二戰?

A+A-
Dennis Lynn Rader 是其中一名活躍於 80 年代的美國連環殺手。 圖片來源:The Horror Stash/YouTube

從 1960 年代末期開始,北美地區接連發生連環凶殺案,到了 80 年代數目更達高峰。當時光在美國,已發生至少 200 多宗謀殺案。往後 20 年,才出現下降趨勢。多名犯罪學家分析,在 20 世紀的最後 30 年,政治、社會及文化出現劇變,讓這些冷血犯人較易得逞。加拿大歷史學家 Peter Vronsky 卻大膽推測,罪孽的根源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 —— 一場殘酷的戰爭催生了一批殘酷的凶手。

Vronsky 對連環殺手的著迷,始於 1979 年的一場偶遇。當時 23 歲的他在紐約工作,某天在一間汽車旅館的大堂,升降機在 4 樓停了一會才到,有名看來骯髒的男子步出,還撞到了門。「他貌似很茫然,好像我並不存在。」翌日他發現,那天酒店發生一宗雙重謀殺及肢解案,但到一年後,才從報道得知那人正是有「時代廣場開膛手」之稱、虐殺 6 名或以上女性的 Richard Cottingham。此事讓他開始深思:「這些怪物從哪裡來?這都是些甚麼案?」

不少犯罪學家嘗試解開這些疑團,麻省東北大學的 James Alan Fox 就認為,那段時期美國湧現 Ted BundyJeffrey Dahmer 及 John Wayne Gacy 等連環殺手,有好幾個原因。首先是社會出現重大轉變,人們較常遷居、不太了解鄰居、截順風車的人多了。「上述因素為某些凶手製造一個理想環境來捕獵受害人。」查案方式卻相對落後,警方欠缺大型的電腦化數據庫串連類似的案件,DNA 亦遲至 80 年代中期才引入作為法醫鑑定,這些都增加破案難度。

「每日鏡報」報道連環殺手 Jeffrey Dahmer 受審的情況。 圖片來源:每日鏡報

加拿大犯罪學家 Michael Arntfield 亦指出,當時警方沒有足夠能力應付不斷增加的連環凶殺案,針對那些精心策劃的凶殺案進行研究,亦不過是起步階段,就連「連環殺手」(serial killer)這個稱呼,也要到 80 年代初才被創造出來。Arntfield 坦言:「犯人們明顯搶先一步。」此外,傳媒及公眾沉迷連環凶案造成雪球效應,州際公路的出現拓寬了凶手的狩獵範圍,他認為這些皆為連環凶殺案飆升的因素。

然而,Vronsky 相信接連出現連環殺手的原因,可以追溯至二戰的蹂躪。他發現很多犯人都是二戰或戰後的孩子,不少更常提及自己的父親,如何在受創狀態從戰場回來,而此戰「比我們能夠認知的更惡毒和野蠻」,當時卻未有對戰爭造成的心理影響進行討論。至於戰後的流行文化,尤其是在北美廣泛發行、以犯罪和性為題的低俗小說(pulp fiction)及雜誌,則有催化作用。他形容:「核心是創傷及家庭崩壞,然後是幻想的文化劇本(並在日後執行)」。

Arntfield 認為這是合理的論說,認同戰後的數十年「社會發生巨大動盪」。「郊區激增和人口結構的徹底改變,導致大量的驟離、移居和破碎家庭,很多連環殺手都是來自這些環境。」他還相信在本世紀,金融海嘯、恐襲和戰爭或會在往後幾十年引發類似現象。「我們同樣活在動盪與兩極化時代的陣痛中,為連環殺手的『黃金時代』鋪路。」惟他強調,很多退伍軍士即使心靈受創,他們的孩子仍能健康成長,「我們並不完全確定何時及為何人會突變。」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行為科學小組亦曾發表報告,指出「並無單一可辨理由或因素導致連環殺手的形成。相反,那是由眾多因素所致」,並指「最為明顯的因素,是連環殺手選擇犯罪的決定」。FBI 估計,全年只有少於 1% 的謀殺案是連環殺手所為。Vronsky 亦認為,最終是甚麼刺激這些犯人接連行凶,「是有一堆因素,從來並非單一原因」,只是希望其他社會學家及犯罪學家,能多著眼於連環殺手的父親作戰經歷,以及他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