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忘恩負義的大佬

A+A-
1949 年 2 月 3 日,一批物資透過馬歇爾計劃運抵戰後倫敦。 圖片來源:Edward Miller/Keystone/Getty Images

最近「忘恩負義」四字似爆發傳染症:

先是美國副總統彭斯演講,歷數美國自 19 世紀末以來對華友好,弦外之音:而今中國羽翼豐滿似乎忘恩負義。

隨即呢,上海的甚麼學者,和香港某個議員,則公開指責美國忘恩負義 :美國金融海嘯時乞憐,中國也好心出手相救的哦。

「忘恩負義」這套指責,香港人很熟悉,因為許多人常把「要不是中央政府照顧香港,香港早完蛋了」,或者「閂東江水喉」的威脅掛在嘴邊。只不過,中國從 1950 年代末數以百萬計的人大逃港,改革開放之初外資營商又以港資為最,算不算先欠下香港的情義債?

算總賬的氣氛瀰漫全世界:上月北約的法德兩國也掉轉槍頭,倡議建歐洲軍,防俄防中也要防美 —— 也透著一股恩斷義絕的狠勁。

既然要清算,就不妨翻舊賬。眾所周知,西歐戰後復興,仰仗馬歇爾計畫和北約保護,才得以避免像東歐一樣窮困淪落,才有今日西歐中產家庭常僱用東歐保姆司機的好世界。和美國相比,蘇聯這個大佬,又沒錢又殘暴,華約小弟都苦不堪言,所以蘇聯垮台,合情合理合人心潮流。

戰後美國撐起半個地球,至今七十多年,歐洲尤其蒙受眷顧,以美國在各地軍事基地開銷為例:德國每年支付 10 億美元,只負擔全部開支的 1/5,相比日本負擔 50% 和南韓負擔 41% 的境況,真叫親疏有別。

因為有大佬撐腰,歐洲多國都省心省力,大開福利,免費這個,免費那個,被奉為文明理想國,導致美國人常抱怨享受不到免費大學教育、免費醫療,都怪貪婪的資本主義,也開始嚮往社會主義。答案就是:去歐洲讀書吧,去歐洲就能花美國納稅人的錢。

可是這屆美國總統小氣財主,到處查賬,乃至個個臉上無光。英國智庫反駁:稱美國在北約花費那麼多,其實都是花在自己身上,和歐洲無尤 —— 說白一點就是「這筆錢又不是直接入我荷包」。

翻開賬本一看:美國對北約撥款不減反增,源於 2014 年爆發克里米亞危機,美國設立「歐洲安保提案(ERI)」,後又更名「歐洲震懾提案(EDI)」,大幅增加在中歐和東歐駐軍,撥款由 2016 年的 7 億 8,900 萬美元,一下子漲到 2017 年的 34 億美元,2018 年增至 47.8 億美元,明年預計撥款 65.3 億美元 —— 錢當然是花在美軍身上,難道還要給德軍、法軍、英軍的開支報銷嗎?習慣了伸手要錢的,永遠都只會嫌錢少,果然,歐洲政府指望從美國的北約預算裡掏錢花呢。

鄧小平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撐著」,道破人性的弱點:誰不想有大佬罩?比隻身闖江湖好太多了吧。世上多的是平凡的,老實的,庸碌的人,不靠大佬靠誰?難的是能找到一個可靠的大佬,名副其實的大佬。

但人總是犯賤的,一群小弟,好逸惡勞,吃裡扒外,翻臉不認人,常常覺得大佬阻住地球轉,只不過,他們一出事都可以找人幫忙,甚至包底。列根總統講過一個故事:美國人和古巴人吹牛誰更幸運?古巴人說當然是我,我的國家出事,我有地方可逃;你的國家出事,可以往哪裡逃?

鑑於全世界這麼多人都把身家性命放在美國,如果美國完蛋,則所有人都沒了可逃的地方,真冚家鏟。要算「忘恩負義」這筆賬,指責別人容易,指責美國的話,要先做一做功課,整理一下邏輯 —— 否則像香港特首放話不稀罕美國那點生意之後,即有議員急著去遊說保住香港關係法那樣,徒惹笑柄,除非能反過來解釋,香港關係法其實是有恩於美國的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