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面左左?可能是人際過敏

A+A-
電影「何者」劇照。

面對令人受不了的人,如果偶爾才見面,你仍能說服自己那是個性特色;如果每天都要碰面,日積月累的不喜歡,最終或會發展到連正眼也不想給予對方,甚至碰個正著也會「運路行」。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兼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形容,這種情況屬於「人際過敏」。

在岡田的著作「人際過敏症」中指出,心理上出現過敏,大多是因為在心靈脆弱的時候,遭遇到落井下石,或嘗到更痛苦的滋味,所以把原本無害的事物,也當成威脅安全的異物。

正常的「人際免疫系統」

面對壓力或攻擊,人有先天上的心理免疫反應,例如忘卻、逃走、做夢等,都是為了緩解壓力而出現的機制。而後我們會透過經驗學習如何適應,包括對照過去曾遇到的異物去辨別危險對象,再出現厭惡、反彈或憎恨等心理狀態,並開始盡量迴避對方。

如果對方依然靠過來,心理上的免疫系統就會把防護罩打開;對方一日作出攻擊,就會反擊。這種反應原本是正面的,因為接近難以相處及危險的對象,有可能會招致損失,或遭受不當的搾取。

出現過敏的原因

然而,岡田指「過敏」情況,就是令本來不需要排除的人,也被當成難以接受的異物,在心理及行動上作出抗拒並企圖將之排除。遇上小小的異樣或不快萌芽,就會開始出現心理的致敏反應,在將對方逐漸歸類為異物的同時,產生心理上的抗體。此階段是潛在的,一旦對方有違反你心意的言行,或令人不快的態度,就會成為導火線,誘發激烈的憤怒或拒絕反應。只要再看到那個人出現,身體會響起警報,出現自律神經反應,如身體僵硬、表情扭曲、心悸等,並難以理性地控制。

全職主婦弘美(化名)在健身房認識到優里奈(化名),二人很快成為朋友。但來往半年後,弘美開始在意優里奈在金錢上不清不楚,剛開始時她們常互相請客,但弘美漸漸覺得對方像是理所當然地讓自己請客,也不會道謝,令她暗生嫌隙,開始介意優里奈散漫的地方。

聊到男性出軌問題成了致命一擊。優里奈認為每個男人都會偷吃,只要不讓人發現就好;弘美不認同,卻遭到嘲笑。此後,優里奈說的每句話她都聽不下去,並拒絕邀約,健身室打照面都令她覺得厭惡。最後,她轉到別的健身室,手機也設定為拒接。

弘美的例子,證明在強烈免疫反應產生之前,人基本上仍會嘗試忍耐令自己感覺欠佳的事物。但同樣的麻煩一直重複發生,拜託或警告過後也沒有要改善的樣子,就會產生致敏反應。

5 位面對求職問題的大學生表面和諧,其實暗生嫌隙;圖為「何者」劇照。

克服人際過敏症

不過,岡田指神經長期過敏、易有焦慮與攻擊傾向,也是提高死亡率的要因。有調查研究報告更指出,攻擊性或敵意強,特別是語言暴力傾向嚴重的人,患上肺癌的風險更高。為了生活,不只要排除有害的異物與外敵,更要與無害、支持自己的人建構起共存關係,所以克服人際過敏確有其必要。

他提出,人際過敏的人傾向把一些微小的信號或徵兆,全向壞的方面詮釋,或會做出與事實相去甚遠的判斷。表情、態度或氣氛很容易令人出現錯覺,如「他露出冷漠的表情」或是「他好像生氣了」等觀察,當中多半只是推測。此時可嘗試告訴自己,事實如何仍未清楚,不要先往壞處想,也不要把偶然出現的負面狀況,解釋成恆常情況。過敏者更可以嘗試找一個可信賴的中間人,代替過敏者說出心聲,化解其與過敏源之間的分歧。

不過,岡田也直言,有關常識與規則,人人的觀念不盡相同,甚至相反。例如,一直重視傳統價值和生活方式的人,會極為抗拒無視社會常識的人;相反,一直追求自由的人,就會覺得被既有價值觀綑綁的生活方式非常無趣。

面對與自己在先天已不一樣的人,逃避雖可恥,但可能更有用。過敏有時不是說忍耐就會變好,得了人際過敏症,減少跟過敏原接觸,保持基本距離,就會得到改善。重點是要認清,到底是個人反應過度,還是對方與自己的價值觀本質上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