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登陸 75 年:蘇格蘭有何鮮為人知的貢獻?

A+A-
諾曼地登陸後搭建的臨時碼頭 Mulberry Harbour,為駐守法國海港 Colleville 的盟軍供給物資。 圖片來源:Three Lions/Getty Images

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局的諾曼第登陸戰,75 年前的今日在法國諾曼第灘頭上演,英美法三國都有大型紀念活動。遠離英倫海峽的蘇格蘭小村莊加里斯頓(Garlieston),最近同樣舉辦回顧展,展示英軍如何在當地備戰,為登陸進行過多場實驗,揭示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諾曼第登陸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戰,由美軍、英軍與加拿大軍組成的盟軍部隊,要在開戰首日穿越英倫海峽,把最少 15 萬兵力、軍事人員及其他設備運送上岸。穩守諾曼第海岸以後,盟軍還要爭分奪秒解放巴黎,趕在德國與東線的蘇軍會合,因此做好諾曼第的物流管理,成為盟軍戰略的關鍵。

猶他州立大學政治科學教授 Colin Flint 指出,當時指揮官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及其顧問提出這次大膽的計劃時,邱吉爾便憶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策劃加里波利登陸戰(Gallipoli Campaign)的失敗經驗。

加里波利半島是土耳其戰略要地。一次大戰期間,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主張,聯軍先登陸加里波利,再直搗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結果在加里波利連番失利。受制於指揮不當、物流管理等問題,士兵被敵軍圍困灘頭,傷亡慘重。

邱吉爾擔心諾曼第海岸風高浪急,恐怕會重現加里波利之戰的物資供給問題,於是召集工程師、科學家與軍官從長計議,研究如何在穩守海灘以後,迅速在灘邊組裝人工港口,確保士兵、坦克及物資源源不絕上岸。蘇格蘭西南角落的偏僻小村莊加里斯頓,就此意外登上歷史舞台。

加里斯頓位於蘇格蘭的西南端。

400 個組件整合的人工港口

村民 Willie Drynan 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指出,1943 年他正在加里斯頓的鋸木廠工作,突然收到徵召通知,但沒有被調配到南部受訓或派往前線,反而被勒令留守村內,為人工港口計劃 Mulberry Harbour 效命。

當時軍事工程師提出 3 個解決方案:第一個稱為「Hippo」,以連串浮箱搭建橋樑,直接把補給船連接上海灘;第二個方案稱為「Swiss Roll」,以一條浮水行車道連接海灘;第三方案分為兩部分,首先在海上以巨型浮台「Spud Pier」充當碼頭,方便補給船卸載,再以「Whale Roadway」浮橋連接海灘。經過連番實驗,軍方確定第三方案最可取。

年近百歲的 Willie Drynan 還記憶猶新,當時軍方每日把類似浮橋和橋樑的組件,搬到海灣進行測試,計算組件的移動速度。退休農夫 Tom McCreath 亦憶起,年輕時看到村內經常有軍方人員,大量物件在港灣載浮載沉,但對它們的用途始於毫無頭緒,直到爆發諾曼第登陸後,他才恍然大悟:「很多人都看到這些事,但是軍方清楚表明不能公開討論。」

加里斯頓歷史學家 Roy Walter 指出,當年軍方為最後方案一槌定音後,英國各地投入建造了共 400 個人工港口組件,主要在諾曼第阿羅芒什(Arromanches)海灘派上用場。首個星期有近 200 艘軍艦及補給船使用這座人工港口,順利把 12 個師、約莫 18 萬人送入法國。

諾曼第阿羅芒什海邊,至今仍然殘留著登陸用的臨時碼頭組件。 圖片來源:Sean Gallup/Getty Images

時至今日,阿羅芒什海邊還有多浮橋的組件殘骸,早成為這座海邊小鎮一部分。無獨有偶,蘇格蘭加里斯頓的里格海灘(Rigg Beach)上,雖然軍方實驗的遺跡所餘無幾,但海邊依然可發現有生鏽浮橋組件,還有一座模擬諾曼第峭壁和碉堡的 5 米高牆,見證著這座村莊與諾曼地登陸戰的關係。

Roy Walter 認為,加里斯頓為諾曼第戰役的成功奠基,卻為世人所淡忘。他期望借諾曼地登陸戰的 75 週年,在加里斯頓舉辦回顧展覽,重新填補這片歷史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