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 DIY:四塊木以外,留低的還有心意

A+A-
棺材俱樂部不乏木工出色的成員。 圖片來源:The Coffin Club/Facebook

在簡陋的長條形大木盒旁,站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設計死後肉身的居處,這就是近年來在紐西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棺材俱樂部」。

俱樂部成員先要選擇棺材風格,主題多樣,從手繪自然場景到歌手「貓王」Elvis Presley 都有。決定外觀款式要基本還是精緻後,成員會開始估計所需的木材材質及數量,再參與切割、黏合及鑽孔等工序。

自己 DIY 棺木的趨勢,始於紐西蘭北島羅托路亞(Rotorua)一個鎮上。當地令人毛骨悚然的火山景觀,以及刺鼻的硫磺氣味,令人更常思考關於死亡方面的問題。當地於 2010 年成立棺材俱樂部 Kiwi Coffin Club,它的宗旨是「提供一個環境,通過討論、支持,以及繪畫並裝嵌自己的棺材,帶出、解決、理解及接受有關死亡和失去的問題。」

自己棺材自己設計,配以搶眼的顏色及「貓王」的照片。 圖片來源:East Sussex County Council

紐國各地很快出現同類的棺材俱樂部,像已成立 5 年的 Katikati Coffin Club,至今擁有 213 名成員,數年來已有 16 名前成員去世。俱樂部不僅僅是一個木工班、一個為存在焦慮所苦的人提供治療的團體,同時也是一個活躍的社交中心。俱樂部逢星期三上午舉行會議,機構財務主管 John Russell 說:「曾有一隊電視工作人員來拍攝我們的會議情況,事前他們認為這很正式。但驚訝地發現我們有茶有餅乾,談天說地但就不談死亡及將死之事。這是一個很棒的氣氛。」

後來,澳洲、英國及美國也相繼出現模仿者。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市的 Cleveland Community Coffin Club 將於今年稍後時間開放,但現時已有申請者在輪候名單,年齡由 16 歲到 80 多歲。創辦人 Adaire Petrichor 說:「我們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死亡恐懼者。而這是探索我們最大的恐懼時,能起作用的一種方式。」

作家 David Giffels 曾在父親的幫助下,製作自己的松木棺材。他認為棺材製作可以揭開生命最後一段旅程的神秘色彩。在 2018 年出版的 Furnishing Eternity 中,Giffels 講述了 5 年間的製作歷程。他已經嘗試過尺寸,而現在棺木直立在他的臥室旁邊,不斷提醒他生命有限。「當你把自己放在那個空間時,你會發現自己有多麼小,不只是身體,而是之於宇宙,我們所有人,最終都會進入這麼一個盒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