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女王之名叫停國會,將會怎樣?

A+A-
約翰遜於 7 月 24 日就任新首相,並到白金漢宮面見英國女王。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前日取得英女王御准,9 月 9 日至 12 日之間其中一天強制國會休會,直至臨近脫歐死線的 10 月 14 日。外界相信此舉無異於架空國會,以防議員阻撓硬脫歐。面對如此非常狀態,英國歷史學家 Martyn Bennett 撰文警告,以君主特權叫停國會,在 17 世紀英國早有先例,結果卻觸發萬劫不復的政治亂局,政治領袖應當審慎行事。

諾定咸特倫特大學近世史教授 Martyn Bennett 指出,英國君主至今還手握部分特權,多個世紀以來,這些權力都是留而不用,教英國國民安心。如今約翰遜突然提請英女王運用特權,叫停民選國會,無疑是干擾持續已久的政治平衡,衝擊公眾對民主議會制度的信心。

他呼籲領袖要以史為鑑,不慎運用君主特權,可引發民眾激烈反響,甚至成為革命導火線。前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支持脫歐的米勒(Gina Miller)與多個政黨的議員現先後揚言,必定想方設法阻止約翰遜關閉國會,衝突似乎在所難免。

國會恐鬧雙胞胎?

王室御用畫家 Anthony van Dyck 筆下的查理一世肖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629 年 3 月,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揮霍無度的外交政策受國會反對,雙方關係僵持,查理一世最終下令解散國會。當國會議長 John Finch 宣佈閉會一刻,怒不可遏的議員一湧而上,最少 5 名議員把議長壓在席上,動彈不得。他們隨之關上議會大門,通過一系列動議譴責國王。

究竟當下的國會議員,會否仿傚前人做法以力阻休會,我們拭目以待。但下議院議長白高漢(John Bercow)同樣指控,約翰遜的決定無異於侮辱憲法,假如白高漢加入抗命行列,或可避免被議員合力制伏的場面。

但在 1629 年,縱使議員力挽狂瀾,始終未能扭轉閉會命運。國會此後停運 11 年,英格蘭和威爾斯進入查理一世「個人統治期」,史稱「11 年暴政期(11 Years’ Tyranny)」。另一邊廂,英王試圖再次運用行政權力,於 1638 年 11 月關閉蘇格蘭議會,同樣遭遇議員奮起頑抗。這次蘇格蘭議員鎖上議會大門,阻止英王代表 Marquis of Hamilton 離開,公然繼續會議,最終叫英王無可奈何。

1640 年,查理一世因戰爭連年破產,令國會得以兩度復會,議員把握時機通過兩道新法案,廢除國王召集國會的權力,又禁止國會在沒有共識下停運。假如有關法案沒有失效,現在的約翰遜,亦難以提請女王叫停國會。

君主粗暴干預議會運作,在法國同樣有先例。1789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États Généraux),隨著與會代表之間爆發衝突,行政部門難以主持大局,國王於是借議會大樓裝修為由,試圖叫停會議,奈何與會代表拒絕領命,決定把會議移師附近網球場,宣佈另組國民議會,造就舉世震驚的法國大革命。

如今英國國會議員為抗衡約翰遜,正揚言在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以外,尋找場地另開國會。雖說觸發革命,感覺危言聳聽,但約翰遜如此鋌而走險,試圖以女王特權解決政治糾紛,Bennett 坦言,隨時可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政治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