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開發機械人與人工智能的時候,往往以自身的邏輯思維為主要藍本,例如建立有如記憶般的數據庫、以 1、0 二分的電腦語言嘗試複製人腦的運作等。雖然現行方式的確為世人帶來不少舉足輕重的技術,但也漸漸遇到了瓶頸。近日科學界就出現兩個突破性的研究:一個令電腦的運作更像人腦,另一種則借鑒其他物種,嘗試突破人類的中央思維方式。
更像人腦的機械
在電腦體積愈來愈小、多核處理技術成為主流的今天,電腦的運行邏輯仍未擺脫逐一回答對、錯問題,然後以二元邏輯推演計算結果的方式。是甚麼阻礙了我們創新呢?無他,要創造出能與人腦匹敵、能夠自主作出複雜決策的人工神經網絡,你需要一部體積大如一個足球場、效能相當於一百萬部手提電腦的強大機器。受制於現行硬體技術,我們沒有辦法擺脫 1、0 的機械運算方式,但許多事情的判斷都超越對錯的二元分立 ——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醫療判斷。
為了令未來的機械人能為人類做得更多,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團隊就研發出一種 2D 平面裝置,有望製作出「思考」能超越二元概念的機械。新技術使用二硫化鉬與黑磷來製造硬件,能自行儲存一個數據庫,不依賴其他需要開關的儀器 —— 無疑令機器跟人變得更接近。有別於現有技術,這個儀器不會發出過多熱力,除了省電,也方便日後根據需要進一步進行硬件升級。然而,這技術和真實的人腦還是有段距離:我們的腦袋只需要 20 瓦特的能量,就可以無間斷地運作,目前任何技術都望塵莫及。
像八爪魚一樣「思考」
但是否把機械人變得更像人,就必然更「聰明」呢?來自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參考八爪魚的身體結構,研發出「軟觸感邏輯(Soft Tactile Logic)」。八爪魚是公認聰明的海洋生物,有一個可以作出中央決策的腦袋,也有可以自行「思考」的手臂 —— 受惠於得天獨厚的神經結構,只要感受到環境的變化,牠們的肢體就能快速而不經大腦地自行作出反應。科學家研發出一種帶有可變色色素、以及液態金屬的矽膠,成功複製出八爪魚一些本領:這種軟性物料會因應觸感和溫度而自行變形、變色、變亮,在獨立於電腦運算系統的狀態下自行運算作出反應。團隊正努力研發能進行更複雜運算的物料,務求令脫離中央決策系統的「軟觸感邏輯」變得更加聰明。
這兩個研究朝著不同的方向邁進,但未來大有可能結合使用。試想像一個擁有效能如人腦般強大、而能夠獨立作出複雜決策的機械人,同時擁有柔軟、可變形、能夠獨立運作的肢體 —— 它的應用場景和可能性幾乎沒有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