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Sir:新舊居英港人之別

A+A-
除了遊客以外,聚居在倫敦唐人街的大多是香港老移民及中國移民。

搬到倫敦以後,原來沒去過倫敦的唐人街幾多次。每次大概都是因與朋友相約在倫敦市中心,就順便到唐人街那裡,到亞洲超市買點港版即食麵而已。

倫敦的唐人街處於倫敦遊客區,而其本身也是一個旅遊熱點,任何時間都滿佈遊客,拉著行李提著攝影機四處拍照。我本身不喜熱鬧,每到唐人街附近看見人山人海,總覺透不過氣,一向都是可免則免,偶爾要去買即食麵,都是匆匆離開。唐人街跟世界各大旅遊點一樣,人滿為患之餘,小偷亦不少,我就曾在那裡被偷偷打開皮包,猶幸沒被偷到甚麼,但我對唐人街實在沒甚麼好感。

聽說唐人街最初都是香港人移民較多,幾十年前移民,因各種原因融入不了英國社會,語言文化多少有點障礙,唯有聚居附近,以留在華人圈子中,開唐人餐館,賣唐人貨品,自成社區,互相照應,造就了唐人街。但據說創業港人二代多不願接手,今天的唐人街的餐館店舖,大多已由近年來到的中國移民接手經營,但走進唐人街的餐館,仍舊見到不少上了年紀說廣東話的顧客,大概是香港老移民,日常還是離不開唐人街生活圈。

近月支持香港人的遊行,幾乎都在唐人街那裡遭華人阻撓,雖沒有嚴重衝突,但大概也反映聚在唐人街的華人圈居民,思想仍舊保守。偶爾在社交網絡港人群組,有人大發謬論支持港府警暴,看一下其人背景,十有八九,都是老一輩居英港人,移居多年仍是只會看 CCTVB 節目的那種移民。

參與倫敦支援香港的活動多了,認識了不少年齡相近的居英港人或留學生,感覺跟那些唐人街老移民完全不同,意識型態分歧甚大。首先他們與本地人交流,不論文化或語言都沒甚麼隔膜,根本地商人政客商討事務談論政局,有如閒話家常。有些除了近日的港人示威外,日常少有與其他香港人聯繋,居住也不刻意找華人聚居點,反而散居於各本地人社區,融入本地。跟他們見面,竟無一次相約唐人街。

大概新一代居英港人就有能力突破「自己人圈子」的群居心理,少有整天跟其他港人圍爐,能融入本地英國人圈子,明白本地人文化,懂得跟本地人溝通,就算說不上有國際視野,最少也有英國人視野。這份能力,在今次港人抗暴運動中,幫助港人爭取英國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實居功不少。我有幸認識一班能融入英國生活,但仍心繫香港的香港人,實大感欣喜。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年屆四十,看著香港在中共治下變得陌生,決定離開,移居英國。閒來把移居雜事,記錄起來,與讀者分享。 離開香港前,曾在學校當過幾年誤人子弟的工作,故以石 sir 作筆名。 筆者並非某大傳媒主管石 sir,只是碰巧同名,特此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