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府箝網是大勢所趨?

A+A-
2017 年,美國欲廢除「網絡中立性(Net Neutrality)」 ,人們擔心此舉將打壓網上言論自由,因此上街示威抗議。 圖片來源:路途社

邁入網絡時代,互聯網不只是上網與社交的工具,更是不同領域的平台。網絡看似普遍,但事實上全球只有 57 %的人口能夠連接網絡,等同於近一半的人失去透過網絡獲得教育、金融服務、政治參與、言論自由等等的機會。英國廣播公司(BBC)撰文分析,網絡作為人權自由的延伸,目前面臨的危機和未來的發展。

用網絡反箝制言論自由

50 年前,電腦正式連接上網絡,「萬維網(World Wibe Web)」日漸完善,縮短世界各地的距離,進一步實現網絡作為自由和開放空間的理念。然而過去幾年,各地斷網的事件愈漸普遍,國家如印度、蘇丹、敍利亞、伊拉克等屢次關閉網絡,禁止訊息傳播。國際特赦組織技術部「Amnesty Tech」副總監 Joshua Franco 指出:「在非洲西部和中部,2017 年有 12 宗人為斷網事件,2018 年則增加至 20 宗。我擔心情況會持續增多。」

政府對採取斷網措施的解說,多為「制止動亂」。例如早前 4 月,斯里蘭卡於復活節時遭受恐襲,政府為防止假訊息和恐慌傳播,關閉社交網絡。Franco 提出憂慮:「我們更關注其影響,因為無法得知背後的真正動機。斷網總是巧合地圍繞著公共活動如選舉或示威發生,使我們懷疑這是一種壓制言論自由的方法。」

斷網為短期內壓制言論的手段,更長遠的方法則是建造有限制性的網絡。中國於 1998 年便實施「防火牆」,嚴格控管網絡空間,限制外國網站的和審查敏感內容。2017 年,普京宣佈建造「獨立互聯網(independent internet)」,屆時政府將完全控制境內用戶能看見和發表的內容。

早前,歐盟亦通過「第 13 條」,迫使網絡運營商安裝過濾器,自動刪除被視為非法的內容。英國則發表公開信,以安全為由,要求社交平台撤銷端到端加密的功能。Franco 說:「對於仇恨言論所引發的問題,並非指仇恨言論不存在,而是政府正濫用概念,任意扼殺對他們進行批評的言論。」

將網絡納入人權範疇

Facebook 創辦人朱克伯格曾於 2013 年發表「人類對網絡的連接是人權嗎?」的 10 頁白皮書,欲構建一個與全世界連結的網絡世界。他與另外 6 間社交網絡服務公司成立「Internet.org」,為網絡不發達的國家提供更高效服務,促進新型商業模式的發展。他曾於 2015 年的聯合國大會上:「互聯網是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有可以使用它的權利。」

2016 年,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發表決議,譴責限制人民使用互聯網的國家,違反有關言論和信息自由的權益。此報告等同於聯合國承認了互聯網為人權的其中一環,引起廣泛報道。中非內陸國乍得互聯網平台 WenakLabs 創辦人 Salim Azim Assani 說:「年輕人有權使用社交媒體和網絡,他們必須學習如何透過網絡做生意。每個人都有使用網絡的權利。」

國際組織「萬維網基金會」倡導為所有人提供免費開放的網絡環境。組織將於 11 月在柏林舉行的互聯網治理論壇上,啟動「網絡合同(Contract for the Web)」。組織政策總監 Emily Sharpe 解釋:「網絡合同是要確保所有人都有能夠使用網絡的權利。」同意簽署的國家將保證人人平等使用互聯網、網絡保持上線,和尊重人民隱私。人們也可以註冊,共同創造及捍衛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