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完美、模範……「烏托邦城市」的下場

A+A-
北韓三池淵郡樣貌。 圖片來源:朝中社/路透社

北韓三池淵郡(Samjiyon)的大型翻修項目近日竣工,領袖金正恩出席剪綵儀式,宣告「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烏托邦」正式落成,朝鮮中央通訊社更稱讚其為「現代文明之典範」。「烏托邦」解作「完美國度」,回顧近代歷史,不少社會主義國家都曾建設類似的城市,但它們最後都面臨不完美的命運 —— 瓦解。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三池淵是中朝邊境的一個山城,重建後最多可容納 4,000 戶家庭,設有滑雪場、380 個公共和工商業設施等,生活、娛樂、工作一應俱全,成功實踐金正恩提倡的「自立經濟」計劃。

人人屬意美好家園,但歷史告訴我們,現實總是事與願違。1950 年,東德將艾森許滕施塔特(Eisenhüttenstadt)塑造成「模範都市」、「工人的天堂」,承諾居民生活會得到保障,讓人們得以專心工作。市內盡是寬闊的街道、對稱的大廈、護理中心和學校等。「以一個建築師的角度來看,艾森許滕施塔特的發展是理想的。」長期研究當地基建的 Philipp Meuser 說。

起初一切順利,不少人夢想搬進艾森許滕施塔特,北韓前領袖金日成更在 1984 年到訪。然而,隨著 1991 年兩德合併,當地工人難以適應資本主義的經濟體系,失業和人口老化問題浮現。有人認為,「烏托邦」逐漸淪為「問題之邦」,展示了社會主義的宏大理念和現實之間存在一條鴻溝。

1975 年,艾森許滕斯塔特街頭。 圖片來源:ADN/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同被建為「工人天堂」的還有波蘭克拉科夫市(Krakow)的諾瓦胡塔區 (Nowa Huta),它在 1949 年被用作支援東歐的工業發展,區內同樣設有工人宿舍、學校、公園和醫院等 —— 唯獨沒有宗教建築物,居民數量於數年內增至超過 10 萬。但在 50、60 年代,工人為爭取興建教堂而上街遊行;80 年代末更出現大大小小的罷工,令當時的共產政權地位削弱、民主制度正式「進場」。

匈牙利多瑙新城(Dunaújváros)的命運跟諾瓦胡塔相差無幾,1950 年代被設為「社會主義模範城市」,大舉發展重工業,實行集體耕作。1989 年後,匈牙利民主化運動成功令國家放棄社會主義,實行多黨制,多瑙新城經濟受重創,後來才慢慢復蘇。

北韓的「烏托邦城市」在歷史上並非甚麼新鮮事,但與上述三者不同的是,它的目的不是要建立工業重鎮,而是要弘揚領導者的偉業。「許多國家元首都喜歡在任內大興土木,藉以提醒人們『這是他留給國家的』。」Meuser 說:「透過建設新城市,他們便能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

然而,專門報道北韓新聞的 NY News 記者 Colin Zwirko 接受「英國廣播公司」訪問時表示,三池淵的工程實際上只完成了 3 分之 2:「根據衛星圖片顯示,許多設施仍在建設中,例如酒店和滑雪場,而且我們看不到任何已投入服務的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