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 伍漢林
2019 年即將完結,氣候危機未有緩和跡象,極端天氣繼續在世界各地出現。世界衞生組織早於今年初將氣候危機列為十大健康威脅之首,預計在 2030 至 2050 年間,氣候危機將每年額外造成約 25 萬人死於營養不良、瘧疾、霍亂,更估計至 2030 年,氣候危機對全球人類健康帶來每年高達 20 至 40 億美元直接經濟損失。
現為你回顧今年的「氣候大事」,好讓我們有所警愓,並在新一年進一步關注氣候危機,實踐低碳生活。
2019 年 1 月
北半球多地包括歐洲、北美洲、日本北海道等,都面對極地漩渦影響,導致廣泛地區異常寒冷。其中,美國尼加拉瓜大瀑布(Niagara Falls)自 1848 年後,相隔 171 年再次完全結冰;同一時間南半球的澳洲,卻錄得破紀錄的酷熱高溫,有超過 13 個市鎮打破⾼溫紀錄,令當地用電量急升,結果造成逾萬用戶斷電。
2019 年 3 月
在歐美持續多月的 #FridaysforFuture —— 學生氣候罷課行動席捲全球。3 月 15 日,全球有 150 萬名學生參與氣候行動,走上街頭要求政治領袖以實質行動拯救氣候危機。香港也有學生等逾七百人加入是次行動,要求政府正視氣候問題。
2019 年夏天

今年夏天有多波熱浪侵襲北半球,北美及歐洲多地接連創下破紀錄高溫。熱浪令樹林更乾燥、更易起火,連北極圈多地包括西伯利亞、格陵蘭等,亦發生嚴重山火。
2019 年 8 月
IPCC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發表一份有關氣候變化與土地可持續發展的報告,指出農業、伐木和其他土地使用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是總排放量的 4 分之 1;有大約一半甲烷來自牛隻和稻田排放;而砍伐森林和移除泥炭地亦會導致更多的碳排放。
報告建議各國必需更可持續地管理土地,包括停止水利計劃以恢復泥炭地,減少消耗肉類、減少浪費食物及大規模轉為素食等。

然而,在人類大規模焚燒雨林以開墾農地與牧場下,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 —— 亞馬遜雨林,今年首 8 個月發生破記錄的逾 7.8 萬宗火災。樹林焚燒時會釋出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樹木被砍伐時,所儲存的二氧化碳亦會再次釋出至大氣,加劇氣候危機。
2019 年 9 月

今年夏天是自 1880 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天,雖然溫度跟 2016 年一樣比 20 世紀平均值高攝氏 1.13 度,但今年不像當年有強勁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氣溫,情況更令人擔憂。

16 歲瑞典環保少女 Greta Thunberg 連續兩個週五號召全球發起氣候示威,促請各國元首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通過採取緊急措施,獲 185 個國家或地區包括香港響應,估計超過 760 萬人加入氣候罷課行動。Greta 在會議上向全球領袖質問一句「How dare you?」怒斥各國代表對氣候危機坐視不理,震撼人心。
2019 年 10 月

美國「氣候中心」(Climate Central)在「自然通訊」期刊發表報告指出,2050 年將有 3 億人的居住地每年最少會發生一次大水浸。
香港文台今年首 11 個月錄得共 46 天熱夜,自 1884 年有記錄以來最多。熱夜高於攝氏 28.0 度或以上的晚上。歷來熱夜數目排名頭 6 位的年份,其中 5 個都在 2014 年或以後出現。
美國正式通知聯合國,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並將在一年後生效,成為至今唯一退出這項協議的國家。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退出協議,令「巴黎氣候協議」更難實現。

全球超過 11,000 位科學家在 11 月 5 日發表聯署聲明,指出人類若不盡快遏止碳排放,不斷惡化的環境災難將會帶來「莫大的苦難」。主要研究學者 Thomas Newsome 稱:「危機意味著,如果我們不以減少碳排放、牲畜產量、土地開發和化石燃料消耗等方式來應對氣候變化,其影響可能會比我們迄今所經歷的更嚴重。」他更指出,這可能意味著地球上有些地方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同月,牛津字典 將「Climate Emergency(氣候危機)」納入字典內。
2019 年 12 月
獲選為本年度「時代」雜誌風雲人物的環保少女 Greta Thunberg,出席在西班牙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時批評各國領袖誤導公眾,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說一套做一套」,欠缺真正行動。
是次氣候會議(COP25)即使超時兩日,會議依然沒有達成實質成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 Twitter 上對會議結果表達「失望」,但同時也表示「絕不放棄」,並期望所有國家在 2020 年都按照科學所倡議做出的必要的努力,以在 2050 年實現碳中和且氣温升高不超過攝氏 1.5 度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