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擴散】PwC:4 種數碼健康產業將成大勢

A+A-
在武漢肺炎肆虐下,數碼健康產業有望加速興起。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至今,對各國的醫療體系造成嚴峻的壓力與挑戰。對一般民眾來說,最大的難題,莫過於在出現感冒症狀時應否前往醫院:不去醫院就無法知道病情,但去醫院又可能面臨更大的感染風險。

羅兵咸永道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認為,武漢肺炎一方面對傳統面對面的醫療診治方式帶來負面衝擊,另一方面加速了數碼健康產業的崛起。

在最新發佈的「2020 生技醫療關鍵議題:數位健康創利時代來臨?」報告中,PwC 分別訪問了 300 名醫療機構與 100 名保險機構的高級主管、以及 100 名生物技術醫療企業高級經理人,歸納出數碼科技的四大趨勢與五大效益。

趨勢的部分,在於使用者對數碼工具愈為熟悉,及對自我數據掌握的意識更加清晰。PwC 指出,比起交給醫院或國家保健計劃,民眾更願意主動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新的數碼健康商業模式將幫助使用者掌握自己的健康數據,及獲悉促進健康的方法,使他們做出更好的健康與財務決策,而其中四種應用類型已受到市場矚目:

1. 健康數據探勘

  • 美國 Ciitizen 建構數據平台整合使用者病歷,利用大數據尋找疾病的相關訊息;台灣 WaCare 健康社群與衛生福利部的健康存摺串聯,計算動態流行病與環境因子的趨勢,並分析個人健康風險。

2. 獎勵數據分享

  • 美國 NantOmics 為使用者進行基因測序,經個人同意提供去識別化的數據予研究機構,並回饋財務獎勵予用家;台灣保險公司如國泰人壽鼓勵投保人上傳運動步行數據,若達標即可獲得回贈;富邦、南山、臺灣人壽等鼓勵保戶上傳血糖數據,並提供保費折扣獎勵,同時促進自我健康管理。

3. 數據一站整合

  • 蘋果 iPhone 上內置的 Health APP 可記錄步行、睡眠、聽力與心律,更可檢視全美 448 間醫療機構的病歷資訊,一機在手即能掌握健康數據;台灣永悅健康(H2U)在全台各縣市推出「H2U 健康 ATM」,將血壓、脈搏、體重、額溫、體脂等生理數據上傳至雲端。除了以手機 APP 下載健康管理外,更提供「H2U Expert」服務予國內外企業,以數碼健康科技,建立華人最大的健康入口。

4. 互動服務平台

  • 美國 23andMe 建構民眾和新藥開發機構之間的線上平台,讓開發機構可以精準找到受試者;台灣群健(Cofit)則推出 APP 讓使用者和營養師、健身房教練進行互動課程,以同儕效應加強健康成效。

PWC 預測,數碼健康將帶來五大效益:

  1. 醫院採用 APP 線上約診、繳費和覆診追蹤,使醫療行政數碼化,改善患者體驗。
  2. 醫院引入人工智能(AI)與大數據分析,輔助醫生做診斷,改善其準確性和效率。
  3. 醫藥品主管機關(FDA、TFDA、NMPA 等)引入真實世界數據(RWE),輔助新產品上市審核,有效節省時間和人力,讓更多藥物和器材上市。
  4. 醫療機構採用感測裝置(Biosensor)與 IoT 追蹤分析,讓依據效益指標的保險給付模式推行得以成功。
  5. 以上醫療流程數碼化逐漸成熟,將降低保健成本,更進一步提升醫療品質。

PwC 指出,台灣自 2019 年 10 月正式啟動國家級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計劃,加速國內 31 家生物資料庫的跨機構整合,未來更將結合癌症基因資料、健保與疾病登記資料、死因統計等,建構全方位的健康資料庫。

PwC 副所長暨生物醫學產業負責人曾惠瑾表示,疫情衝擊、景氣走弱,對全球帶來挑戰,好在景氣波動對生物醫學產業之影響較其他產業緩慢。疫情疑慮衝擊資本市場信心,相對而言,生物醫學類股成為資金避風港。抗病毒新藥類股、防疫檢測與防護醫材類股的未來需求可期,備受投資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