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禁野味,東南亞走私有望絕跡?

A+A-
2017 年 8 月 31 日,泰國曼谷海關檢獲 136 隻走私活體穿山甲。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持續肆虐,中國最近下令禁絕野味市場,包括禁止狩獵、捕捉、交易、運送及進食野生動物,以減少病毒經動物傳染人類的機會。東南亞長期是野味走私出口中國的集散地,尤其是泰國,消息一出,當地保育團體表示必須把握時機,杜絕野生動物交易。

中國向來是走私野生動物的大國。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統計,全球非法走私野生動物交易額每年高達 230 億美元,規模僅次於毒品、人口販賣及軍火走私,是為第四大黑市。按估計,東南亞佔其中 20 億美元,主要用於中國出口市場。而中國的有牌野味養殖產業平均年收 70 億美元,規模相當於全球非法走私動物市場的 3 分 1,其中不少被揭發收受走私或非法捕獵而來的野生動物,來源包括東南亞和非洲。

以穿山甲為例,其鱗片在中國及越南有入藥傳統,更有專家懷疑穿山甲為引致武漢肺炎的元兇。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2019 年的報告,中國及越南的需求令非洲穿山甲成為最常走私的動物,過去 10 年間,便有過百萬隻穿山甲被屠宰。東南亞一直是中國走私野味市場的中轉站:單在 2019 年上半年,馬來西亞沙巴便已檢獲多達 30 噸穿山甲鱗,越南海防市查獲 8.3 噸,新加坡則扣押多逾 25 噸。東南亞保育團體 Freeland 指出,走私到中國的穿山甲來源遍佈非洲各地,包括尼日利亞、喀麥隆、剛果、加蓬及赤道畿內亞,其中超過一半取道泰國。此外,活體穿山甲走私亦多發生於金三角乃至越南北部的三不管地帶。

中國雖已明言禁絕野味交易市場,不少保育團體亦呼籲東南亞各國效法,然而野生動物的前景恐怕仍不容樂觀。法國世界報(Le Monde)駐北京記者 Sébastien Le Belzic 斷言,一旦武漢肺炎疫情退散,野味將重返中國人的餐桌。報道舉例,早於沙士後,中國官方就禁止捕食和買賣果子狸,然而毫無成效;2017 年中國已立法取締穿山甲交易,市面仍然充斥相關製品;而在禁止象牙貿易兩年之後,由非洲走私到中國的情況亦無顯著改善。Le Belzic 指出,如要杜絕野味市場,必須從源頭瓦解犯罪走私集團,而香港在其中也有角色:過去 5 年,香港海關共檢獲 62 噸穿山甲鱗,其中有 9 成來自尼日利亞。東南亞乃至香港協助洗白的豈止是非法野味,可能還包括致命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