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波板糖」骸骨

A+A-
1889 年,居於卡勞帕帕的痳瘋患者。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在美國夏威夷的摩洛凱島(Molokai)中,有一個名為卡勞帕帕(Kalaupapa)的半島被世界最高的海岸懸崖所孤立,只能乘搭小型飛機或徒步前往。它更因為險峻環境及被孤立的地理位置,背負了一段黑歷史 —— 成為痲瘋(leprosy)病人的隔離地點。具體來說,在卡勞帕帕一共埋葬了約八千名夏威夷居民,全都是因為這個疾病而被逼遷的受害者。

1866 年起,不少夏威夷人都出現了痲瘋病的症狀,由於當地原居民的免疫力低,這個疾病很快就傳遍整個島嶼。這個疾病最初由定居於夏威夷的歐洲帶菌者所傳入。當地人對此病的了解有限,只知道會影響及破壞神經系統、喪失控制肌肉功能、失明,甚至有傳會導致肢體脫落。在當時,不論是小孩、青少年、母親、年邁的祖父母,只要帶有痲瘋病的病徵,便會立刻被逼搬離,並以船送到位於卡勞帕帕的隔離區(quarantine)。對於被隔離的人來說,這就與被判死刑一樣,只是他們並無犯下滔天大罪。

痲瘋病,又稱為漢生病或韓森氏病(Hansen’s disease)。它與肺結核(tuberculosis)一樣,屬於分枝桿菌病(mycobacterial disease),由痲瘋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由於這類型的桿菌由挪威學者漢生(Gerhard Armauer Hansen)所發現,因此亦以其姓氏命名。痲瘋病是經由飛沫傳染的慢性傳染病,透過鼻黏膜及呼吸道吸收而感染。此病不算高度傳染,亦不能經由皮膚接觸傳播。而其臨床影響視乎宿主(host)的免疫力,因此對病患的影響也相對多樣。痲瘋病患的骸骨,特別是手指、腳趾等地方都會出現一個稱作「sucking lollipop」的徵狀,骨頭因為疾病的關係,變得像吃過的波板糖一樣。分析骨頭時,如果看到此特徵,就很容易聯想到死者生前患有這個病。

痲瘋病的歷史很悠久,相傳起源自東非或遠東地區,然後傳到歐洲,再在半世紀前抵達美洲。按照歷史記載,第一宗痲瘋出現在西元前 600 年的印度宗教典籍中,描述了病患喪失手指及腳趾感覺的症狀。病人後來被棄置於荒野中自生自滅,甚至被燒死。在中世紀時候,痲瘋病在歐洲變得普及,更在 12 到 14 世紀達到影響人類性命的頂峰,隨後陸續消失。有學者推測,可能肺結核的病發率變高後,某程度上提高了痲瘋病患的免疫力。由蘇黎世大學古基因學家 Verena Schuenemann 領導的研究團隊,於 2018 年檢查及分析約 90 具來自歐洲各地的人類骸骨,當中包括於古墓發現、在公元後 400 至 1400 年間,因痲瘋病而造成骨骼變形的病患,並發現痲瘋病或源於歐洲東南部及西亞;而引起中世紀歐洲病潮的痲瘋桿菌,其多樣性亦高於一般認知。

這個研究令有關學界不得不重新審視痲瘋病起源及歷史,同時更將痲瘋桿菌廣泛傳播的歷史推早了幾百年,甚至數千年!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