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抗疫模式可否參考?

A+A-
3 月 4 日,聖淘沙環球影城。新加坡作為最早爆發疫症的地區之一,疫情至今未有如其他國家嚴重,社會亦無因而停擺。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新型冠狀病毒持續肆虐,全球逾 10 萬宗感染個案之中,新加坡作為疫情最早爆發的地區之一,至今僅錄得 200 多宗,未見死亡個案之餘,社會亦無因而停擺,世界衛生組織歸功於當地政府的防治措施收效,哈佛大學 2 月中一項研究更指,假如所有國家均採取獅城模式,全球感染個案將可減少 2.8 倍。究竟新加坡抗疫模式能否複製?「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一篇報道就分析其中可行與不可行的政策。

新加坡的抗疫舉措相當強硬,甚至跡近鐵腕,例如將一名違反家居檢疫令擅自出門的國民褫奪國籍,並起訴兩名虛報旅遊史的中國公民,以嚴苛律例警惕社會守法;又例如強制追蹤,包括盤問患者、約談其接觸者甚至收集在外行動資料,更將相關資訊公開,包括患者住址、到訪地方以及工作地址,以訊息共享原則凌駕個人私隱。

類似防疫措施放諸西方國家,難保不會遇上法律挑戰。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陳慶文解釋,新加坡之所以能夠實施在外國眼中或欠合法性的政策,有賴國民對政府的信任,才能促成全體社會合作,共同抗疫。基於民眾信任,就許多「強硬措施」諸如對華封關、隔離政策、禁止大型聚會、統一分發口罩以及嚴厲執行家居檢疫,新加坡政府「絲毫不帶歉意」,公民社會亦鮮見批評,反而讚揚政府抗疫有力。

如果新加坡的強硬措施難以複製,或許可借鑑其「軟措施」。政府官方大舉宣傳防疫訊息,例如在「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頭版賣廣告、官方 Whatsapp 頻道定期提醒國民最新疫情、宣揚使用公筷和歸還盤碟等衛生意識,又發放特別獎金予醫護人員並鼓勵民眾支持「前線英雄」,政府高官更減薪一個月以示共度時艱。

不過,新加坡的感染數字仍持續增加,反映當地仍未完全控制疫情,一旦社區傳染大規模爆發,將超出政府針對性追蹤病患的能力,屆時疫症將告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