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總有些字詞與事情,令人想忘未能忘?

A+A-
去年,意大利出版社 Zanichelli 在都靈街頭設置大型裝置藝術,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不常用的意大利語字詞。 圖片來源:Stefano Guidi/Getty Images

我們曾以為,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簽過的字,至少在我們大腦之中生而平等,但原來有些記憶就真的比其他記憶更平等。明明都是常用詞,為甚麼有一些字比其他字更易記起?科學家就結合記憶測試、腦電圖以及常用字普查,試圖破解腦袋的儲存方程式

人類有建立情節記憶的能力,為一種能結合個人經歷的自傳式記憶。腦退化症或其他失智症,多是摧毀建立此記憶的能力。過往的相關研究,都使用類似記憶測試:向受試者展示由 300 個常見名詞組成的英語字詞配對,例如「手」(hand)配「蘋果」(apple),數秒後再展示其中一個字,如「蘋果」,看看受試者是否記得相對應的「手」。

科學界多年來深信,把兩個字成功配對,代表腦部在兩者之間建立了強烈的聯繫;而某些個人經驗之所以特別深刻,亦是同理。理論上,由個人經驗造成的腦部連結,總不會人人相同,但團隊翻看過往測試結果,留意到其中一些字比較特別:最常被憶起的 5 個字,成功機率是最尾 5 個的 7 倍。團隊在網上複製相關實驗,分析 2,623 名受試者的結果後,觀察到相同的傾向,表明個人經歷明顯不是字詞易記的唯一因素。

為了進一步了解字詞如何互相連結,研究員以英語書本、新聞文章以及維基百科資料庫為基礎,編寫一個模擬器,嘗試在字裡行間梳理出當中的秘密。結果顯示,難忘的字出現次數不一定特別多;像是「蛾」(moth)這麼具體的字,竟然跟「首要」(chief)這類抽象詞同樣難以牢記。團隊發現,被記住的字詞意義通常相近,或起碼有其他英語同義詞。經詞義相似度分析後,系統能相當準確地預估字詞的難忘程度。

腦電圖結果顯示,最易記住的字都被置於記憶網絡中流量最高的區域。顳葉是腦內的語言中心,觀察當中的腦電流時,團隊發現腦癇症患者比常人更快想起易記的詞;當觸及相關詞語,神經信號會更快作出反應。不論是健康人士還是腦癇病人,在記錯答案的時候,易記字句也更容易衝口而出。主理研究的認知心理學家謝蔚臻形容:「在網上鍵入關鍵字的時候,系統往往會猜測你想要搜尋甚麼。當我們嘗試配對字詞時,腦袋亦在進行類似動作。我們相信,在回憶往事時,腦部運作大概相似。」

而除了字句,亦有研究團隊研究人臉的辨認程度,發現跟詞語一樣,有的臉生來就較令人難以忘懷。進行相關研究的芝加哥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Wilma Bainbridge 指:「知道有些人事物本來就令人難忘,確是令人振奮的發現;我們希望,在不久將來能預知人們會記住甚麼、忘卻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