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肥波
螳螂、蟋蟀等昆蟲,會因為被俗稱鐵線蟲或馬毛蟲的線形蟲動物門(Nematomorpha)寄生物寄生,而成為「神風特攻隊」自殺式跳入水中,讓鐵線蟲鑽出宿主身體,尋找異性交配,完成物種的繁殖循環。(有興趣了解鐵線蟲的生命週期,可參考舊文「喪屍螳螂會被跳水自殺」)
多年來都有不同研究去了解鐵線蟲如何令宿主跳水自殺,例如 2011 年的法國研究就曾經發現鐵線蟲提高了蟋蟀對反光的趨性,令原本有能力以視覺避免跌入水中的蟋蟀變得親水;另一份更早期的 2005 年研究則指,鐵線蟲的操縱行為,源於其能模擬宿主製造如 Wnt 蛋白家族這些與神經訊號傳遞有關的蛋白質,直接或間接影響宿主的中央神經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
最新刊於「當代生物學」的研究亦發現,鐵線蟲有另一種製造「喪屍」的武器:鐵線蟲原來擁有數百個基因,使其能夠騎劫宿主的活動,更恐怖的是鐵線蟲可能直接從宿主獲取這些基因!有學者甚至形容這是史上首次發現有如此龐大的基因水平轉移關係。
撰寫是次研究的日本團隊分析了鐵線蟲中的粗皮蟲屬(Chordodes)物種,該物種會感染螳螂,並且可在有手掌大小的昆蟲腹部內,生長到近 1 米長。由於鐵線蟲以某種方式控制螳螂的大腦,使其成為「喪屍」跳水,因此團隊對鐵線蟲,以及螳螂被自殺前、中、後的大腦信使 RNA(mRNA)進行測序。團隊選擇檢測 mRNA 是因為當基因被活性化時, mRNA 會攜帶蛋白質製造指令分子,這種改變會影響宿主的活動。
整體而言,團隊總共發現,在操縱宿主時逾 3,100 個鐵線蟲基因表達(gene expression)增加。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鐵線蟲基因中有 1,400 多個與其所寄生的螳螂基因非常吻合,表明這些基因是以某種方式,透過水平基因轉移從宿主的基因組轉移至鐵線蟲基因組中,更重要的是好一部分的相關基因,在兩者身上幾乎或完全相同,表明這些基因轉移是相對較近期出現。
不過,團隊尚未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就是這種水平基因轉移可以是由螳螂從鐵線蟲中獲取。另一方面,目前還不清楚這些基因,如何幫助鐵線蟲控制螳螂的行為。鐵線蟲的蛋白質可能會模仿宿主的蛋白質,從而使鐵線蟲能霸佔螳螂的身體,活性化適合鐵線蟲需要的行為程序。
團隊正在努力對鐵線蟲和螳螂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排序,有助於消除當中一些疑團,包括所發現的 mRNA 是否僅是樣本受螳螂組織影響而已。
(本文部分取自本人著作「喪屍 —— 大自然的異常動物」,現已在各大書店有售)
報告
- Mishina, T., Chiu, M.C., Hashiguchi, Y. & et al. (2023). Massive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and the evolution of nematomorph-driven behavioral manipulation of mantids. Current Biology. doi: 10.1016/j.cub.2023.0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