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肺帶起印度機械人新趨勢?

A+A-
至親不能到醫院探望,機械人 Mitra 助武肺患者與親友「再聚」。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肺疫情一波接一波打擊全球各地,醫護人員總是首當其衝。疫情再起,他們每日要治理大量病人,不僅筋疲力盡,更有染病風險。有見及此,印度的醫院就嘗試以機械人代勞,以分擔前線醫護部分工作壓力,減少他們接觸病毒的機會。但成效又如何?

在印度一間醫院,身高僅 5 呎的機械人 Mitra 在病房間穿梭,以人面識別技術辨認病人,讓病人透過其胸前的平板電腦與至親視像通話。Mitra 由位於印度班加羅爾(Bengaluru)的初創公司 Invento Robotics 開發,現時一部售價約為 13,600 美元(約 108,600 港幣)。

為減少醫護人員感染病毒的風險,Mitra 現較多用於治療武肺患者的醫院。Invento Robotics 的行政總裁 Balaji Viswanathan 說:「Mitra 最初是為護理院舍設計,在流行病期間進行調整,用作輔助醫生及護士紀錄病人體溫脈搏等,並幫助進行會診。」機械人現出口至 5 個國家,包括美國及澳洲。

疫情期間,該國出產機械人的企業正蓬勃發展,國際機械人聯合會(IFR)最近報告指出,印度已成為行業年度十大組裝機械人國家之一。在 2018 年,印度工業機械人的銷售額創新記錄,達到 4,771 個,比前一年增長 39%。根據 Business Standard 報道,印度機械人市場有望在 2017 年至 2025 年之間增長 20%。

由於印度缺乏個人防護設備(PPE),許多醫院亦利用機械人為清潔院內空間,它們會使用紫外線及強效消毒劑殺菌。Rajeev Karwal 相信,其公司 Milagrow Human Tech 能借此迅速發展:「開始時,我們製作家用機械人,由地板清潔做到游泳池清潔,到後來更出產酒店服務業機械人。隨著流行病到來,我們將重點放在能夠消毒醫院地板、為人量度體溫、巡病房以及安排病人與醫生通話的『類人類』(Humanoids)身上。」

不過,印度全面轉用機械人的速度仍然緩慢,主要原因是印度公司的生產流程難以標準化,另一原因是進口技術的關稅較高。印度人民亦擔心在這個失業率本已很高的國家,自己會被機械人所取代。Karwal 說:「即使疫情期間印度的醫院引入『類人類』,醫生和工作人員也不願使用技術,更會監視機械人。而且在許多地方仍有 Wi-Fi 訊號不良的問題,促使人們回歸原有做事方式。對於新技術,(大家都)需要跨越身心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