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ESG 強制披露,代表世界更環保嗎?

A+A-
在政府行動之前,香港交易所已要求上市公司做 ESG 報告,並收緊要求,讓公司進一步披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圖片來源:路透社

泱泱大國總希望在全球氣候問題上增加話語權,其中一個盤算是將金融中心「漂綠」。香港似乎就被規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奈何三流官僚壓根兒不關心氣候,只交出三流行貨,把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停留於披露和匯報,施政態度始終如一,沒半分遠見。

林鄭月娥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到要在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靴子落地,卻依舊採用舊模式解決問題,如推出金玉其外的新回收便利點「綠在區區」,卻被媒體踢爆塑膠直送堆填區;一邊號稱「加快香港電動車普及化」,卻在 2017 至 2018 財年終止全數豁免電動車首次登記稅,自打嘴巴讓人貽笑大方。唯一比較有新意的,是成立仍在接受申請、2 億元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不過香港仍有一班專業人士去補漏拾遺,在「考第一特首」喊口號前,港交所和證監會早已行動,前者要求上市公司做 ESG 報告,並收緊要求,讓公司進一步披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後者則建議要求基金經理在投資及風險管理流程中,考慮氣候相關風險及作出披露,並為此進行諮詢。兩個機構的舉動普遍也獲金融業界和環保團體所支持,算是踏出完善香港 ESG 金融的第一步。

就連幾千年前的秦始皇也知道要統一度量衡,香港金融市場的 ESG 披露卻仍未交出統一標準,以致 ESG 報告七零八落,難以系統化去被消化和評分。與證監會和一些環保團體一樣,本欄也支持參考英國和紐西蘭做法,採用「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框架進行披露。

一個綠色金融中心要做好 ESG,首先要具透明度,繼而就是追求進步,在歐美加快步伐之際,香港也要急起直追,起碼要帶頭改善公營及半公營機構的投資組合,如金管局、香港賽馬會及港鐵(066)等,好好「用腳投票」,讓全球看到香港的決心,扳回日積月累的國際負面形象。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