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一盤「偽女性主義」的大棋

A+A-
劇集「后翼棄兵」劇照。

Netflix 電視劇「后翼棄兵」已經談論得太多。

女主角獨特的氣質和性格,小女孩成長為棋局天后的勵志故事,還有戲中 60 年代懷舊的戲劇細節,男女青春劇的愛情,置於完全陌生而艷麗的戲劇背景,真正而虛幻的主角,卻是國際象棋。

眾人爭說「后翼棄兵」之成功,不止在編導將象棋幻化為戲劇人生,並令不懂棋道的觀眾也看得津津有味。這一點確實藝高人膽大,在電影史上,幾能人所不能。

戲中孤女的成長,又揉合了 19 世紀英國寫實小說「浮華世界」和「苦海孤雛」的特徵,也是 Tom Jones 之類的「惡漢體小說」(Picaresque)的 21 世紀正面版呈現。這些元素都傳統甚至古舊,但用棋局來表現,時代背景在 60 年代,卻耳目一新。

自由派進步分子固然一眼就看出近年影視作品炒作重複的女性主義主題。但巧妙處卻是「后翼棄兵」卻是保守主義(Conservatism)的一局大棋,女性主義主題,本身是一隻棋子,被用來質疑挑戰今日的女性主義,此一吊詭(Paradox),為高明的局中之局。

首先,女主角雖然沉迷於服用鎮靜劑,卻不吸毒。

她在孤兒院的地庫與一名校工學捉棋,卻從未受到性侵犯。

她有很強烈的個性和奮鬥心,在性方面絕不濫交。

作者將故事背景放置於美國 60 年代初,亦即嬉皮士出現之前那幾年。艾森豪威爾下台之後,甘迺迪做總統,正過渡向莊遜和尼克遜。「后翼棄兵」裡呈現的世界,男女衣著端莊,女主角在參加棋賽贏得獎金之後,逛百貨公司,想買衣服,她選擇的是淑女的 Dress code,沒有露胸,也沒有迷你裙。

戲中的男女邂逅和約會,皆並非一見就上床,而是眉目傳情,而且用捉棋的心靈交流,成為愛情的第一道菜。

「后翼棄兵」的「女性主義」,其實被濃厚的保守主義價值觀重重包圍:家庭倫理、教育修養、人際的尊重、對博奕遊戲規則的遵守。對比今日「黑命貴」和美國眾議院左翼女議員 AOC 代表的那種女性主義,「后翼棄兵」的女主角有貴氣,童年雖然有創傷,卻沒有整天以受害人身份控訴他人。

雖然能自立自強,但在人生中重要時刻曾經遇見的人,許多是男性。

「后翼棄兵」中黑人角色不多;圖為劇照。

「后翼棄兵」起用的卡士,幾乎清一色白人,只有在孤兒院裡的那位閨蜜,方為曇花一現的黑人。而且在收養的時刻,編導明顯安排,獲得收養的是女主角,而不是黑人的室友。此處點中即止,因為編導明白:一切以極端的意識形態先行的 21 世紀影評人,在這部劇裡能挑剔的「種族主義右翼元素」其實暗棋處處。

唯妙在連「左翼」面對此劇,若一開口就挑剔,例如為何女主角的地庫師傅沒有對她性侵犯?問題一旦提出來,就會令提問的人「看上去很愚蠢」(look stupid),因為戲劇的人物關係自然而完整。任何假設那個老男人師傅在教棋時「應該性侵犯」,只能暴露你自己的仇恨 stereotype 極左偏見。

「后翼棄兵」形左實右,是一部「將女性主義關在籠子裡」的「偽女性主義」(Fake Feminism)作品,一切看上去又如此的 Feel Good 和無瑕疵,包括故意起用並非美貌 Perfect 如 Angelababy 的女明星安雅泰萊采兒(Anya Taylor-Joy),女主角難以美貌和玲瓏浮凸的身材遭到男觀眾的「物化」,極左女權分子實在難以駁斥。

最後美蘇兩大高手一場對弈,更遙遙契合冷戰,其中愛國主義精神,與共和黨傳統價值觀吻合。

編導以某種催眠方式,將左翼觀眾驅趕入撲朔迷離的棋局人生,告誡今日的意識形態極左人士:女性是應該出頭的,博奕之中不但兩性平等,女孩子還可以做得更好。但是,Relax,一切可以在端莊和賢淑中完成,不必睜眉怒目,不必吸毒紋身墮胎,不必刻意模糊性別的界線。

做一名棋后,最先要做好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