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誹謗成為一門大生意

A+A-

社交媒體湧現,改變了市場營運模式。不同公司和名人都投放大量資源於網絡宣傳之上,為公關和廣告業帶來新機遇。有些公司能夠善用各種嶄新科技,例如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為顧客建立正面品牌形象。可是,網絡技術也可以被人用以行惡,近日「紐約時報」就報道,網絡中傷成為了一門大生意。

報道以「誹謗工業」(Slander Industry)來形容這門靠詆毀別人來牟利的生意。記者 Aaron Krolik 做了一個實驗,在網上發佈一則咒罵自己的評論,結果文章內容被不斷複製到多個網站之上。市面上有些會幫人做「聲譽管理」(reputation management)的公司,協助移除惡意中傷的言論。Krolik 後來發現那些散播中傷言論的網站,以及收取高昂費用的聲譽管理公司,其實由同一班人所操控。

那些中傷網站大多設計粗糙,名字改得馬虎,例如 BadGirlReports.date、BustedCheaters.com 等等,相片裁剪很隨便,網頁則以文字為主,但文句冗長,文法錯漏百出,像是設計給電腦而非人類閱讀。為深入調查,記者團隊研發程式下載那些熱門中傷網站的內容,共收集 15 萬則貼文,涉及約 4.7 萬受害人,然後再設計出所謂「網絡爬蟲」(web crawler)的機械人,負責追蹤 Google 和 Bing 兩個搜尋器中有關受害人的貼文。

研究發現,超過 3 分 1 受害人的誹謗貼文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第一頁,更有過半會在圖像搜尋頭幾位出現,包括 Krolik。團隊集中在 Google 搜尋 6,000 名受害人,發現當中 500 個名字會同列「cheater」為相關搜索詞。那些中傷網站看來設計簡陋,毫無說服力,但配合 Google 搜尋器的演算法就十分影響個人形象,尤其那些網站會跟個人 Facebook 和 LinkedIn 資訊一同出現。

這些網站互相抄襲對方內容,譬如 Krolik 原本發放的 5 則負評,短短 1 個月就出現在 15 個網站上,大部分網頁會附上聲譽管理公司廣告。記者團隊成功訪問了 FoulSpeakers.com 的老闆 Cyrus Sullivan,他在 2008 年經營網頁讓人匿名公開自稱有性病的性伴,後來因為恐嚇他人和襲警罪成入獄。2018 年 Sullivan 設立 FoulSpeakers.com,聲稱是一個保存網絡賤人語錄的「檔案庫」。他同時經營另一間公司,移除自己網站上的內容,「黃金套餐」盛惠 699.99 美元(約 5,400 港元)。

團隊也訪問了 247Removal.com 的老闆 Heidi Glosser,網站每移除一則負評收取 750 美元(約 5,800 港元)。她會幫客人聯絡網站話事人,給予對方「行政費」以刪除內容。Glosser 聲稱自己看過一段關於「情色報復」(Revenge porn)的紀錄片,當中講述一名叫 Scott Breitenstein 的男人營運網站,讓上載仇人或情敵裸照,她受到感召,希望幫助被公開資料的受害人。可是記者團隊後來發現 Glosser 和 Breitenstein 家人是 Facebook 好友,Glosser 自己也曾經因為爆竊被捕。

RepZe 網站更有影片介紹其服務,但記者隨後發現影片中這位「Matt from RepZe」是一個合約演員。 圖片來源:RepZe LLC/YouTube

聲譽管理更可能是一門跨國大生意。團隊嘗試聯絡 RepZe.com 來移除有關 Krolik 的貼文,一名自稱 Sofia 的職員向他們索取 1,500 美元(約 12,000 港元),並要求在一天之內過數,為終生保障服務,並表示若不付款,那些負評可以擴散得很快。有受害者則開辦反 RepZe.com 網站 RepZeFraud.com,聲稱曾付 4,000 美元要求網站刪除兩則負評,但負評很快又出現,經過抽絲剝繭,他發現 RepZe.com 是由印度工程師 Vikram Parmar 所經營。

團隊發現至少 7 個聲譽管理服務與 Parmar 有關,有的以其名字註冊、用他的 Google ad 賬號、跟他的 IP 地址一樣,又或者以其電郵地址註冊。記者接觸到身處印度果阿的 Parmar,他先是辯稱任何人都能挪用他人電郵註冊網頁,及後又承認自己從事某些聲譽管理工作,後來則指團隊找錯對象,表示自己只是為網站話事人提供改善搜索引擎的服務,並著記者找其他人,包括 Glosser 和 Breitenstein。

3 個月後,實驗結束,記者粗略計算,如果請聲譽管理公司的話,就要花足足兩萬美元(約 15.5 萬港元),而且難保內容會再次出現。團隊發現其實有一個更簡單直接而且免費的方法:聯絡 Google,要求刪除「涉及剝削性移除行為的網站內容」。只不過 Google 沒有好好宣傳,而且人們被惡意中傷後,在 Google 搜查解決方法時往往會先出現聲譽管理公司的廣告。團隊透過 Google 刪除了 25 則負評,但相關圖片還是會重新出現。如果有人持續中傷,更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