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有助減低碳排放?

A+A-
德國褐煤發電廠
圖片來源:路透社

電動車廠 Tesla 靠著出售碳排放權給其他汽車製造商,第一季獲得 5.18 億美元收益,同期淨利潤為 4.38 億美元。碳排放權對於某些企業舉足輕重。中國去年底公佈碳排放權交易措施,首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預計在今年 6 月底開始營運。商品可以交易,但甚麼是碳交易?

甚麼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以市場為基礎的系統,為企業提供減低生產碳排放的動力。基本上,各國政府有三種選擇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 設定公司不能超過的具體限額。
  2. 選擇是引入碳稅,公司為其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付費,促使企業投資於更清潔的生產方式。
  3. 實施排放交易計劃,建立碳市場,讓企業之間能相互買賣 「污染權」。

因涉及能源使用,幾乎所有的商品和經濟活動都有碳足跡。例如製造一輛汽車大約要一噸的鋼鐵,而生產一噸鋼鐵會排放約兩噸二氧化碳。在污染有上限的情況下,鋼鐵生產商要有排放許可,否則就要從其他企業購買碳排放權。

在「限額與交易」制度下,排放權數量有限,總量與減排目標相對應。在交易階段開始時,排放許可證要麼免費分配給企業,要麼必須通過拍賣購買。碳排放權發放數量會逐漸減少,給公司帶來壓力,使其投資更清潔的生產方式以減少碳排放。長遠來看,這將促進創新,使推動新技術的成本下降。

碳交易還可以結合補償性質的碳信用額推行,讓企業投資在外國的減排量,能抵消本國的排放量。因為各國的生產技術改進成本有所不同,一間歐洲鋼鐵生產商可能已擁有最有效的技術,如果它選擇投資印度的減碳發展項目,或有助減排成本較低的新興或發展中市場,去避免更多碳排放。

最大碳交易市場:歐盟排放交易體系

1997 年,多國簽署的「京都議定書」以市場作導向,為每個國家分配一定數量的國際排放配額,同時建立排放配額交易系統,以鼓勵承擔議定書義務的國家,為其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項目提供資金。

在區域層面上,歐盟率先建立了排放交易體系(ETS),歐洲公司(而不是國家)可以通過該計劃交易排放配額。歐盟碳交易市場現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碳市場,佔全球碳市場市值近 9 成

在 2005 年推行之初,近乎所有碳排放權都是免費發放。在 2006 至 2007 年間,歐盟各國的排放量遠遠低於 ETS 的許可數量,市場嚴重供過於求。碳價格從 30 歐元左右的高位暴跌至 8 歐元左右。由於未有應對措施,價格更進一步下跌,在 2007 年底跌至接近零。而 2008 至 2012 年,踏入第二階段的 ETS,第一階段的碳排放權不再適用。

歐盟現時主要以拍賣方式分配排放交易計劃配額,委員會亦可以凍結未分配的或多餘的配額,以提高碳價格。此外,歐盟已制訂了 2021 至 2030 年的第四階段 ETS,新規例旨在加速減排,建立更有針對性的「碳洩漏」(carbon leakage)規則,並資助低碳創新和能源部門現代化。

2020 年一項研究指出,歐盟的排放交易計劃能覆蓋其地域大約 50% 的碳排放,當中主要來自能源生產和大型工業污染企業,成功在 2008 年至 2016 年減少超過 10 億噸二氧化碳。這意味著在歐盟範圍內,相比沒有碳交易市場,歐盟的總排放量減少了 3.8%。

甚麼是碳洩漏?

不過,這並不等於歐盟碳交易市場助世界減少了相同數量的排放,因為當中有可能存在「碳洩漏」—— 即產業外移至其他碳管制較為寬鬆的國家或地區。碳洩漏是碳交易計劃中為人詬病的地方,市場或存在一些並無真正減排作用的碳信用額,使企業能取巧獲得碳排放權。

林業補償是在碳交易中常見的碳洩漏途徑,例如當某地區減少伐林,導致在監管區域外的地區需要把森林轉化為農業用地。有研究綜合分析多項碳洩漏結果,計算出林業平均碳洩漏量達 39.6%,能源相關行業則為 16.2%。

歐盟在第四階段的 ETS 中,有意禁止國際碳信用額在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中使用,以真正實現歐盟內的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