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移交 700 次:每半年易主一次的小島

A+A-
由法國邊境遙望西班牙,中間為兩國共管領土費桑島,每半年便會移交主權一次。

位處法國與西班牙邊界的費桑島(Pheasant Island;法文 Ile des Faisans;西班牙文 Isla de los Faisanes),每半年便會移交主權,至今累計超過 700 次,非但沒有釀成外交衝突,還是 360 多年前兩國化解爭端的標記。

這座小島面積為 6,820 平方米,位處比達索阿河(Bidasoa River)上。北方是法屬巴斯克(French Basque),南方是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Basque Country),兩岸都已開發,唯獨夾在其中的費桑島一片荒蕪,只建有一座古老紀念碑,透露小島的非凡身世。

費桑島的法文和西班牙文有「雉雞島」意思,多個世紀以來,這裡都是兩國王室會面場地,又是締結政治婚姻的地方 —— 1615 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與西班牙國王菲臘四世(Philip IV)迎娶對方的親姊妹,雙方正是在島上迎接新娘。

20 年後法西戰爭(Franco-Spanish War)爆發,兩軍在島上兵戎相見;到 1659 年,費桑島又被列為中立區,雙方搭建木橋登島和談,最後簽署「庇里牛斯條約」(Treaty of the Pyrenees),西班牙向法國割地賠款。

法國畫家 Jacques Laumosnier 作品 L’entrevue des deux rois sur l’île des Faisans de 1660,描繪路易十四與菲臘四世在費桑島會面,以及迎娶西班牙的 Maria Theresa 的場景。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根據協議,西班牙公主 Maria Theresa 嫁予法國路易十四(Louis XIV),1660 年她就在費桑島與夫君相見、與父王菲臘四世和西班牙王室道別。費桑島此後亦劃為法西共管領土(condominium),顧名思義就是兩國共同管理的土地。隨著路易十四以「太陽王」之名稱霸歐洲,費桑島往事亦成為路易十四傳奇一部分,化身油畫和地氈創作題材

西班牙獨裁年代的逃生出口

在歷史上,共管領土通常位處兩國接壤邊界,只建基在雙方的善意之上,以致共管協議通常不會長久。英國作家 Frank Jacobs 在「紐約時報」文章舉例,1815 年著名的維也納會議,在分隔普魯士與盧森堡的河道上,把多座小島與橋樑劃為兩國共管領土,但繼承協議的納粹德國在 1930 年代毀約,儘管盧森堡求助於維也納會議的與會國,但由於德國放棄與國際合作,國際社會始終無可奈何。

芸芸眾多案例中,費桑島可算是特例。362 年間法西兩國歷經多次政權更迭,雙方都一如既往尊重費桑島共管協議,使其成為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共管領土。其主權安排同樣與眾不同,自 1659 年起,法西兩國每逢 2 月 1 日和 7 月 31 日都會移交主權,各自享有費桑島主權 6 個月。

在名義上,西班牙與法國海軍司令會輪流兼任費桑島總督,但實際上,雙方都無暇看顧如此一個荒蕪的小島,實際治權分別交予毗鄰的西班牙伊倫市(Irun)和法國昂代伊市(Hendaye)市長。昂代伊公園部負責人 Benoit Ugartemendia 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分享,他每年只會一派小隊工作人員登島除草、修剪樹木。

按照道理,如果你在費桑島露營,確實可以一夜間由身處西班牙變為身處法國,但現實中小島禁止遊客登陸,除了非常偶爾舉行的開放日,但當地就只有老人家對登島有興趣。昂代伊市長 Kotte Ecenarro 便憶述,昔日西班牙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獨裁統治年代,對岸每隔 100 米便有西班牙士兵站崗,他們面向費桑島,防止有西班牙異見經費桑島逃亡。或者對老人家而言,費桑島未必是法西兩國和平象徵,更似象徵昔日逃離政治壓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