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殘疾人小朋友的家長,你會希望他將來出任政府工(譬如 AO),還是成為運動員?
這是我最近跟於東京殘奧摘下羽毛球項目男子 WH2 級單打銅牌的陳浩源(Daniel),以及其好兄弟兼隊友、香港首位侏儒羽毛球運動員王鎮炎(Tim)做 IG Live 時提起的問題。Daniel 曾在接受採訪時被如此問及,於是建議大家一起思考。
也許我偏向是「理想主義」的人,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會選後者。最簡單而言,先不說贏成績的光榮,運動員在有限年期中的歷練、出外比賽的見聞,還有得到的個人成長,往往是有些人窮一輩子亦達不到的。當然,各行各業也有其獨特之處,但或者我一直相信體育的力量,它投射及帶給人的光芒,有時真的無可比擬。
你呢?你的答案又是甚麼?
誠如 Daniel 所說,可能不少人會寧願孩子打政府工,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兩位運動員希望可以乘著最近東京奧運和東京殘奧的熱潮,加上 Daniel 獲得的銅牌,以及朱文佳在男子 SH6 級單打得到的銀牌,讓大家更加留意香港殘疾人羽毛球代表隊。最理想的當然是「食住個勢」,令更多人關注較少人接觸到的殘疾人運動。
其中一個寄望,就是有更多人勇於加入港隊,踏出接受訓練的第一步。以羽毛球隊為例,找到新血是很難的,就算是 Tim,當年也要衝破很多心理關口,原因是他 8 成生活都如健全人士一樣。他四肢齊全,不過比較短小;加上在主流學校成長,身邊缺乏殘疾人運動資訊,突然要他參加殘疾人士香港隊,即從此承認自己是傷殘人士,這個轉變和掙扎,都是令人卻步的一些很實在的考慮。
談到香港體育近年的發展,Daniel 提及殘疾人運動員從 2017 年開始有全職制度,儘管至今仍未做到同工同酬,但他相信以後會在升學、就業或退役方面有更高的保障,比起他十多年前入隊時幸福多了;至於 Tim 則鼓勵大家至少放手一試。
我是在想,近日大家對殘疾人運動員的關注確實增加了,這是「抵讚」的。殘疾人士克服身體障礙,接受艱辛訓練,這種堅毅固然格外值得欣賞;他們背後的故事都很動人。同時,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有天我們能夠將他們跟健全運動員放於同一層面,不以他們特別的故事作招徠,大家都是運動員,大家都是人,這樣也許就是更理想的一個進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