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寂長夜:為何我們特別容易在凌晨三點醒來?

A+A-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 無緣無故在凌晨三點醒來,滿腦子都是奇怪的念頭,整個人充斥負能量,會責備自己,又或者怨恨周邊世界。可是當晨光出現,那些可怕的想法又會隨之消失。為甚麼人特別容易在三點醒來,又何解在那個時候特別消極?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心理學教授 Greg Murray,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拆解背後成因。

Murray 多年來研究人類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system),例如是睡眠習慣與情緒的關係。他指出,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神經系統會在凌晨三點或四點產生變化。我們的體溫會開始回升,而由於我們已經入睡了一段時間,身體的「睡眠驅力」(sleep drive)開始減弱,主管我們睡眠節奏的褪黑素分泌卻在這時到達頂峰,有「壓力荷爾蒙」之稱的皮質醇亦在此刻不斷增加,好讓我們可以準備一覺醒來,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其實每一個晚上我們都會醒過來很多遍,尤其在後半時段,我們通常會身處淺睡狀態,只不過如果睡得夠甜美的話,我們未必會察覺身體其實曾半醒過來。可是,如果我們平日生活有壓力,一到三點左右皮質醇又開始升高,就很有機會在這個時候進入一個自我意識得到的全醒狀態。Murray 補充指,持續一年多的疫情,已經成為影響睡眠的壓力源(sleep-disturbing stressor),令這種凌晨醒過來的情況變得更普遍。

失眠本來就很容易令人變得焦慮和過度警覺,Murray 稱之為「覺醒憂慮」(anxious wakefulness),人們會質疑自己為甚麼在應睡的時份還清醒。而在大概三點之際,情況會更加糟糕,因為我們在體力和認知層面都處於低潮,理應是讓我們心神自我恢復的時候。而且在三更半夜,很多日常活動都停止了,我們在白天時處理壓力的機制未必管用;加上親人和朋友都已入睡,我們失去社交聯繫,只能孤身一人直接面對自己的思緒。

Murray 認為,夜深時份,我們的思緒很容易落入極度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的狀態。當滿腦子都是「我」時,人們很經常回憶過去,然後產生自責和內疚感,又或者著眼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令恐懼油然而生。他個人就鼓勵大家,若三點醒來,可以嘗試正念冥想,把自己從混亂的思緒拉過來,留意自己的呼吸和五官的感覺。如果經過大概 20 分鐘依然走不出負面情感,他會聽從認知行為治療學家的建議,亮起一盞暗燈,打開書本靜靜閱讀。

他在結語指,於凌晨醒來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不用過分擔心,但亦盡量不要成為一個生理習慣。要解決睡眠問題,不單單是夜晚的事情,在早上時也可盡量令自己心境開朗一點。另外,睡眠不足與一些情緒問題,如抑鬱等息息相關,如果問題長期持續,最好還是尋求醫生的專業意見,接受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