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為何親台抗中?

A+A-
11 月 18 日,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設立,激起中國把對立陶宛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級。 圖片來源:AFP PHOTO/Taiwan’s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中國上月宣佈與立陶宛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級,以抗議立陶宛准許台灣在該國設立代表處。一星期後,立陶宛國會議員組團訪台,友台小組主席 Matas Maldeikis 更稱,「近一年內,立陶宛和台灣間的合作關係及相互了解邁進一大步」。中國官媒社評所稱的「蕞爾小國」,為何不懼中國壓力,頻頻與台灣親善交流?

除了位處波羅的海的立陶宛以外,近年對台友善的還有一些東歐國家。捷克、波蘭、斯洛伐克曾向台灣捐贈疫苗,捷克參議院議長韋德齊(Milos Vystrcil)去年更率團訪台。剛過去的週日,斯洛伐克經濟次長亦率團訪台,與台灣共同召開「第一屆台斯跨部會經濟合作諮商會議」。「經濟學人」從歷史方面解釋,許多東歐國家 80、90 年代經歷過反蘇聯運動。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斯洛伐克,現由對中愈趨強硬的中間派或中右翼聯盟領導,大部分人都從今天的中國,看到過去受蘇聯壓迫的相似之處。

11 月 29 日,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 Matas Maldeikis 訪問台灣並在午宴致詞。 圖片來源:MOFA_Taiwan/Twitter

另外,捷克擔心中國間諜活動對本國構成安全威脅、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等與白羅斯接壤的國家則擔心,中國會與白羅斯武裝部隊合作。台灣世代智庫高級研究員葉皓勤認為,這些憂慮令中、東歐國日漸意識到,台灣是她們「分享實踐反威權主義的最佳合作夥伴」。

經濟上,在 2000 至 2019 年間,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斯洛伐克,中國直接投資額只有 1.13 億美元,數字遠低於其他歐洲國家從中國獲得的投資佔 GDP 比例。以立陶宛為例,分析指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及經濟交往較少,意味著立陶宛在對華採取相對激進的政策時,不必擔心遭報復。立陶宛記者 Denis Kishinevsky 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撰文形容,立陶宛未受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風險或政治壓力所阻嚇。

立陶宛表明要一心捍衛全球自由民主。不過 Kishinevsky 認為,立陶宛在這方面也有其地域選擇。跟土耳其、伊朗、阿塞拜疆、沙特阿拉伯等地相比,她顯得更關心白羅斯、俄國及現時的中國現況。Kishinevsky 指,立陶宛此舉有其務實算計 —— 她正乘著美國與中國爭奪全球領導地位的國際局勢而行,同時希望美國的注意及力量,能集中在東歐及波羅的海國家,不致淡化。

有中國學者認為,波羅的海三國與台灣深化關係,「背後受美國操縱」。Kishinevsky 傾向視之為與一些美國政治人物之間相互幫助的夥伴關係。他補充,對立陶宛而言,國際事務上真正重要的是應對俄羅斯,惟拜登政府的政策優先事項,已從俄國轉移至中國,立陶宛便嘗試捕捉美國的外交取態變化,主動給予回應。

與其他歐盟國家相比,立陶宛會傾向將中國視為威脅,也在於中俄關係密切。兩國於 20​​17 年在波羅的海舉行聯合海軍演習後一年半,立陶宛便將中國與俄羅斯、白羅斯一同置於「國家威脅評估」名單上。去年 2 月,該國發表的另一份情報報告也指控,中國「在立陶宛的網絡上惡意使用其網絡技能」、「俄羅斯與中國協調利益」、「這些國家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軍事關係,在國際問題上協調立場」。在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ICS)撰文的博士生 Giovanni Giamello 指,立陶宛認為中國對自己的威脅正在增加,所以有意識地選擇加強與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