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生宿舍廚房,兩個意識形態陣營

A+A-
倫敦民眾發起反戰遊行聲援烏克蘭。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文:貝立棠
旅居倫敦的博士生

2 月 24 日,俄羅斯大舉入侵烏克蘭,我在倫敦看即時新聞,戰爭畫面令人看得膽戰心驚。那天晚上,躺在床上不斷追新聞。翌日早上,在廚房遇到外國同學,劈頭第一句不再是「How are you?」,而是「Have you seen the news?」,然後下一句通常就是普京瘋了。不過這一點基本的惻隱之心,確實並非人皆有之;俄烏戰爭把我宿舍的廚房分成兩個意識形態陣營,當中暗藏張力。

宿舍的廚房由 10 個人共用,全部都是非英國的碩士或者博士生。不計算我的話,外國學生與中國學生的比例是 4:5。

那天早上,葡萄牙宿友向我解說歐盟矛盾之後就離開了。兩名中國學生緊接進來,抱怨英國大學罷工,老師又改課程,侵害了她們的人權。這是我宿友一貫的抱怨方式,也見怪不怪了,學生最勤奮好學的時候,往往是得知老師要罷課的剎那。而且我當時心想,中國與烏克蘭相距 5,947 公里,又沒有甚麼國仇家恨(烏克蘭還是一帶一路國),她們不關心俄烏戰爭,也不會感到奇怪。

可是那天晚上,我吃過晚飯,正在洗碗的時候。平時口說討厭政治的她們,卻高談闊論國際大事,拍枱大叫:「哈哈,聽說俄羅斯一天就攻下了烏克蘭首都了…… 那個甚麼……(同桌友人提醒:基輔)對!哈哈,真牛!」接著她補了一句:「有人問俄羅斯一天可以打敗烏克蘭,中國為甚麼不快點武統台灣?還不是因為台灣是自己地方,打完之後還要管。俄羅斯不用這麼麻煩。」

我聽罷後,沒有怎樣駁斥,只是輕輕提醒一句,基輔一天內失陷是假新聞,可以從 Google 找到最新資訊。截至 3 月 7 日,基輔人民依然在俄羅斯軍隊瘋狂轟炸下死守。

再過一天,遇到俄羅斯裔的芬蘭人,他雙親在冷戰結束後移居到當地,母語是俄文,身邊也有很多俄羅斯人。我跟他說,昨天聽到宿舍有人為俄烏戰爭喝采。他一臉疑惑,大意這樣說:「噢,為甚麼會有人支持戰爭?戰爭是最愚蠢的事,除了政客之外沒有人得益。俄烏聯繫很緊密,只有普京想打仗。」說到這裡,我發覺這已經不是意識形態問題,而是最基本的人性問題。

他後來補充一句:

我不懂得普通話。不知道這是幸運與否。

過去幾天,還是偶然會走廊聽到有人以普通話說「烏克蘭」和「台灣」。這些雜音可能會延續到戰爭結束後。

動筆前,把房間雜物清理好,將垃圾分類,丟到回收箱去。收筆前,回頭到廚房拿零食,發現其中一位中國學生應該把整鍋豆腐連湯倒進回收箱了。對,英國某大學的碩士生。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