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題目為「好 Dry」,是因為最近世界各地都受到旱災的影響:如四川果農種植的葡萄變成葡萄乾、德國易北河水位下降至看見幾百年前刻在饑餓石上的警語、英國出現樹木因為乾旱而提前落葉的「假秋」、非洲之角更是重災區,加上俄烏戰爭導致的糧食危機、政局不穩及能源價格上升,令幾百萬東非人民流離失所。以下節錄 3 本有關「好 Dry」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虹影「飢餓的女兒」

天災人禍是一個討論不止的題目。未燒到埋身,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旁觀。不過世事無常,我們現在也不見得很好。當遇著天災人禍,除了基本的生存問題,也會引發其他危機。作家虹影多年前的成名作,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正正記錄上世紀內地飢荒時期的種種情形。「飢餓是我的胎教,我們母女倆活了下来,飢餓卻烙印在我的腦子裡。」故事主角出生於重慶大饑荒時代,因為身世問題,從小就得不到家庭溫暖,與母親、生父、養父、情人的關係既糾纏不清,也陌生疏離,有說不出的怨恨與愛。作者描述人們在飢餓中掙扎,飢餓使各人生命扭曲。小說處處都是飢餓的痕跡,口腹的飢餓、性的飢餓、情感的飢餓、精神的飢餓,以至靈魂的飢餓。作者最終透過寫作去解救自己飢餓的靈魂。她的文字直白,讓人感到真實,近距離接觸飢餓。天災人禍之亂象來臨前,我們與其築牆,倒不如先裝備好自己的心靈,多吸取精神食糧。

突破書廊 Breakthrough Gallery:歐文.亞隆「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全新增訂版)」

面對高溫、乾旱的世界所引起的亂象,從數據、知識或理論裡,或許我們都清楚知道,這地球即將被「榨乾榨淨」;而需要地球資源生存的我們則有不同取態。有人積極求存,有人安然渡日;有人拚命榨取,有人期望改變。或許我們會覺得:「明明事實擺在眼前,為何可以當看不見?」

細思之下,當中或許牽涉人類共同的天性與天命 —— 對死亡的恐懼。地球日漸耗損和反常,豈不是與人類的年華漸老一樣叫人難以直視,彌漫著死亡的暗示?面對無法擺脫的恐懼,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有人會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積極面對,但更多人活在「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暗示裡渡日,用意想不到,甚至不合常理的方式面對人生。

這次向大家推介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的經典著作「凝視太陽:面對死亡恐懼」。書名的意象,來自拉羅什富科的名言:

烈日和死亡一樣,令人無法逼視。
(Neither the sun nor death can be looked at with a steady eye.)

亞隆是畢生助人處理死亡焦慮的專業工作者,一生與不同人並肩面對死亡的恐懼。他行文充滿詩意,卻又洋溢哲理;敘事真摰,所有個案與觀點也如信手拈來,不知不覺就把全書看畢,且餘韻不絕。

他在本書後記中寫到:「這句道出凡夫俗子的心聲;直視烈日和直視死亡一樣讓人難受。我不會鼓勵人用雙眼凝視烈陽,不過,面對死亡卻是另一回事。本書的宗旨,就是要人堅定不移的凝視死亡。」

他總結出 4 大方向面對死亡恐懼:「辨識死亡焦慮」—— 死亡焦慮常會借用其他生命裡的焦慮呈現、「進入覺醒經驗」—— 真切發現原來自己的焦慮來自對死亡的恐懼、運用觀念的力量 —— 先賢克服死亡焦慮的名言與觀點,並透過「聯繫」克服死亡焦慮 —— 與人連繫,在地上留下生命漣漪。

我以書內一句作結:「死亡是天命。而你對活著的渴望、對消亡的害怕,也從不會消失。那是天性,就嵌在你的基因裡,對於你如何生活有著重大影響。」

心靈乾涸或比世界乾旱更叫人無處可逃。假如你正因世界紛亂而深感無力,推介你翻開這書,讓亞隆陪伴你走進那份恐懼與焦慮,一起好好生活。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彼得.渥雷本「樹的秘密生命」

乾旱不只是人類面對的難題。在擔心糧食供應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關注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包括動物、植物。「樹的秘密生命」正是講述樹木的種種。

作者本來是林木業工作者。表面上看,似乎本身就是與樹木為伍的人。但讀過本書就明白,林木業作為一種工業,只是將樹木當成生財工具,沒有真正尊重樹木。所以,基於珍愛樹木而入行的作者,經過多年掙扎,終於脫離木業,成為一個真正的森林守護者。

一般人應該都以為樹木沒有甚麼有趣之處,就是靜態地生長的植物。但在作者筆下,樹木和樹林的生態才展現眼前。樹木原來有互相幫助的機制,透過地下根部,與眾多真菌,將糖分營養輸送給樹木中的弱勢。樹木為了森林的共存而互相幫助。凡有昆蟲侵害,樹木就會散發氣味警示同類,其他樹木就會分泌出昆蟲厭惡的味道。為了繁殖,樹木又會協調大家散發花粉、結果的時間。面對乾旱,樹木亦會互相通報。

這一切都表明,樹木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也更有機的互動。樹木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人類去發掘與了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