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然而俄羅斯的士兵在前線倒賣軍火,求烏軍收購,換錢換物,這事放在俄羅斯這種國家,當然一點也不稀奇。值得一提的是,烏軍居然用真金白銀和敵軍做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做生意的規矩,高過戰場的規矩,這很了不起。
這種事在大清國也曾發生過,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時,北京居民生活大有改善,民間並無「敵情」可言。根據當時聯軍的統帥瓦德西記錄,戰事漸漸平息之後,聯軍在北京變成駐防狀態,居民生活逐漸恢復,因為各國駐軍到來,需求緊俏,物價上升,許多商家都有錢賺,一般勞工和苦力的薪水也比過去漲了兩三倍。
瓦德西尤其說明,聯軍對於清國,沒有要求義務供應補給,所有物資都是現價購買,而且常常給予高出市場的價錢,並不討價還價,因此 6 萬聯軍入駐北京,對於本地居民,「實際上殊無痛苦可言,其中許多居民,生涯之善更往往勝於平時。」
瓦德西是德國人,也許他的私人日記,不能完全盡信,但是北京普通居民的生活,在戰事爆發之前,難道會是甚麼天堂般的好日子嗎?在歐洲人眼裡,清國人只能說是窮困至極,一般家庭從來沒有「豐盛」的概念,喝剩的茶葉,還可以用來做菜;小孩長大到五六歲,夏天都乾脆不穿褲子,許多人一生都沒有洗過一次熱水澡,根據當時許多旅行筆記,以及傳媒報道,北京被公認為世上第一污穢城市,因為沒有廁所設施,所有穢物都隨意棄置街頭,等待野狗、禿鷹、烏鴉等前來清除。
聯軍來了之後,發現北京城竟是這等市容,大為驚駭,當務之急是兩件事:一,照價購物,恢復市場;二,僱傭苦力,打掃環境。
這兩件事的本質其實是一樣:遵守商業信用。
聯軍僱傭北京最低下階層的人,清理街上的糞便穢物,一概搬出北京城外。雖然做的是最骯髒的工作,但是只要給足薪水,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結果聯軍駐防北京期間,乞丐數目大減。另一方面,商家都陸續開始營業,不必擔心被搶劫財物,市面也很快恢復。
大清國雖然不是一個商業社會,但是在八國聯軍來到期間,商業文明的氣息,略微拂過北京,帶來了城市的秩序,最終不少人甚至擔心聯軍離去,而他們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聯軍出征保定時離開兵營,這片營地便因為疏於防守,最終遭到盜匪劫掠。
俄軍將軍火賣給烏軍,為自己的腰包稍作打算,無可厚非,最要緊是他們賣出軍火時,終於明白,是誰在與他們為敵?是誰令他們的生活困苦?是誰把他們趕上戰場?如果烏克蘭軍真的是敵人,又為甚麼要出真金白銀,讓他們賺錢呢?
誰是真正的敵人?不知當年北京城的居民,心底是否明白。是誰帶來了商機、秩序,讓他們有錢賺?又是誰焚毀民宅、搶掠私人財物、殘殺一家老幼?到底是拳民、官兵,還是聯軍?
這個問題若不尋個明白,等於是白做人了。至於家國情懷、民族榮耀,千年的帝國夢這類宏大課題,應該去問戰場上賣坦克的俄軍,或者幫八國聯軍當苦力的乞丐,他們最有資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