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如何判斷通脹有否好轉?

A+A-
圖片來源:Spencer Platt/Getty Images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最新公佈,10 月物價較去年同期上漲 7.7%,比 9 月的 8.2% 輕微回落;而 9 至 10 月價格上漲跟上月同為 0.4%。美聯儲自 3 月起大幅加息控制通脹,長遠目標是讓通脹水平維持在每年大約 2% 以免通貨緊縮;但決策者是如何判斷甚麼水平的通脹為理想?

相比 CPI,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PCE)價格指數才是美聯儲首選的通脹指標。前者反映消費者自付的商品和服務費用;後者則涵蓋家庭支出和代表家庭支付的費用,例如佔 PCE 指數很大比重的醫療保健成本,反映消費者的自付費用,以及僱主和政府提供的保險成本,涵蓋的支出範圍比 CPI 更廣泛。

經濟學家更關注「核心」通脹

美聯儲除了參考整體通脹數字,還會根據不同商品與服務種類的數據,衡量價格變動的時效,並以核心通脹為指標 —— 其中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價格,因其每月波動可能較大,未必反映長期價格趨勢;單看整體通脹數字亦可能與實際情況有出入,如 10 月的核心 CPI 上漲 0.3%,低於 9 月的 0.6%。(而 9 月的核心 PCE 相比 8 月上漲 0.5%。)

大流行早期,在家工作設備和健身器材需求大增,令供應鏈中斷和價格急升,至最近消費者轉向服務,這些商品價格才回落,美聯儲正觀察趨勢會否持續。佔核心通脹很大比重的租金等服務方面,私營機構數據顯示租金已回落,二手車等類別價格亦下跌,但美聯儲可能要待更多核心商品和服務價格回到低於 4% 水平,才可望通脹好轉。

預期通脹影響實際情況

研究公司 Inflation Insights 創始人兼總裁 Omair Sharif 指出,儘管美聯儲正密切關注核心通脹,但仍會審視食品和能源價格,因它會影響人們對未來通脹的預期,最終影響實際通脹。通脹預期可能導致「工資-價格螺旋」—— 消費者要求增加工資以應付通脹,而資方將提高商品價格以轉嫁上升的勞動成本,形成長期循環,加重通脹壓力。

然而,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高級研究員 Wendy Edelberg 認為,美國尚未出現上述情況,因就業市場正降溫,企業亦未預期為高通脹增加工資;10 月的平均時薪比去年同期增長 4.7%,但已低於 9 月的 5%。然而,消費者預期未來 5 年價格將以每年 2.9% 的速度上升,略高於 9 月的 2.7%。美聯儲主席 Jerome Powell 提醒,過早的寛鬆政策會令通脹因素更根深蒂固。

勞動力市場數據亦為關鍵

美聯儲貨幣事務部前主任、耶魯大學經濟學家 Bill English 認為,美聯儲希望看見一個就業率高、企業並無壓力要加薪以吸引更多工人的可持續勞動力市場;否則工人求過於供,工資和價格可能被推高。惟美國現時有 1,070 萬個職位空缺,即每名失業者有近兩個空缺。儘管上月失業率輕微上升至 3.7%,仍接近半世紀以來最低、市場新增 26 萬個職位、裁員人數遠低於大流行前水平,而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仍很低。

但美聯儲也有過度削弱勞動力市場的風險。隨著利率提高,借貸更為昂貴,雖有助減低消費和價格上漲,卻也可能令失業率飆升、企業減少僱用或裁員。English 認為,數據滯後使央行難以即時審視加息的全面影響。「至少目前為止,他們所做的在我看來也是正確,但處境非常艱難。無疑,他們一年後可能會陷入更糟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