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樽要每日洗嗎?

A+A-
圖片來源:SOORACHET KHEAWHOM/Shutterstock

有研究指,每日飲 8 杯水對多數人來說可能屬於過量。但人總要喝水,要隨時補水,就有水樽幫手。那到底水樽需要多久清洗一次?怎樣洗水樽才算清潔?

水樽幾星期未洗就會滋生細菌。不過專門研究水資源的西澳大學環境工程教授 Anas Ghadouani 表示,大多數細菌和微生物「與我們和諧共處,即使人體內亦如是」。當然,人不能夠與所有病菌和平共處,總有病原體會令人生病,但據 Ghadouani 指,水源若是安全,再經氯化處理,病原體就不太可能進入人們的水樽裡。

搜尋「何時洗水樽」的建議,不難發現類似「如果經常用水樽,請每日清洗」等答案。但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的學者和關注食物安全者,各有不同見解。Ghadouani 形容:「將棉花棒探到我的水樽內,會找到一些生長物、一些細菌。我見到會認為『太美麗了』,但其他人或覺得噁心。」更在意鍵盤、手機屏幕清潔的 Ghadouani 認為:「你不太可能因為用未洗過的樽而生病,技術上來說毋須清洗。這純粹取決於你的清潔感。」儘管如此,Ghadouani 還是會每隔數週洗一次水樽。

澳洲慈善組織食物安全委員會(Food Safety Information Council)創辦成員 Lydia Buchtmann,同意水樽並非甚麼巨大的衛生風險,但她指骯髒水樽仍有機會導致腸胃炎或食物中毒,故建議每天清洗。悉尼大學微生物學教授 Dee Carter 則拒絕長期不洗水樽的想法,她坦言有時也會忘記清洗床邊的水樽,但跟 Buchtmann 一樣以每天洗樽為目標。她以放在浴室洗手盤旁邊的杯為例,指短時間後,杯已變得有點黏稠。「同樣的事情也會在水樽內發生,裡面會開始變得有點黏糊。我們都想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長時間沒洗過的器皿飲用,不太可取。」

Ghadouani 認為水樽裡的微生物難以影響人體健康,但 Carter 強調,水樽陰暗潮濕的內部、樽口周圍會滋生黴菌。「這可能會成為問題,有時黴菌會產生不宜攝入的毒素。」另外,細菌和病原體在高溫下也更容易滋長,攝氏 5 至 60 度是適合多數細菌生長的危險區。如果水樽經常受日照,又或放在溫度高的空間,清洗一番也無妨。

那怎樣才叫「洗水樽」?最方便的做法是以清水漱樽。不過不常洗樽的 Ghadouani 就會用上洗瓶刷,清刷每個角落,加上清潔皂和暖水,洗淨後晾乾過夜。Buchtmann 則特別提醒注意清潔樽口和樽蓋,並且每日用完水樽後,應倒走裡面的水,需要用時重新裝滿,而非保留喝剩的水再裝滿。

何時洗、如何洗水樽未必可以劃一,但要選擇好的水樽,材料上或有標準。Carter 認為不管是可重複使用或其他形式的塑膠樽,都不在推薦之列。「隨著使用時間過去,會有東西從塑膠滲進水中,膠水樽就會開始產生塑膠味。裡面或會有你不想喝到的東西。」即便是不含雙酚 A(BPA)的水樽,仍會發生釋出塑膠味的問題。因此,Carter 建議使用金屬或玻璃樽。Ghadouani 提醒,並非所有的金屬樽都好,最理想的是挑選食品級不銹鋼。「這種物料可以清洗乾淨,不長其他東西。唯一問題只是太貴。好金屬都很貴。」此外,闊嘴、樽蓋可拆的水樽亦更易清潔,最好避免挑選有縫隙、凹坑的款式 —— 難清潔之餘,也是微生物容易生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