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一週年】無人機之戰:改寫未來戰爭形態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戰爭初期,烏克蘭曾徵召一名 15 歲少年操控小型無人機協助定位,他將拍下的照片以及俄羅斯部隊的座標傳給烏軍,助其殲滅敵軍,阻止俄軍向首都基輔推進。戰事持續一年,俄烏雙方在對戰過程大量使用無人機,民用軍用、大中小無人機通通成為這場戰爭的重要工具。這些無人機從何而來、如何運用,又如何改變未來戰爭的形態?

在戰場上用無人機不是新鮮事,越戰時期,美國無人機首次被用於反叛亂行動;美國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時,便以先進無人機偵察,瞄準恐怖分子發射空對地導彈。到這次俄烏戰爭,使用無人機的廣泛程度更是空前,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文章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被描述為「第一次無人機全面戰爭」。現時每天都有數百架偵察和攻擊無人機飛越烏國上空,象徵 18 世紀土地爭奪戰引發的戰鬥,已轉變為數碼時代爭奪空中技術優勢的競爭,是軍事史一個重要轉折

那麼誰為雙方提供無人機?俄羅斯主要使用本國的海鷹-10(Orlan-10);而去年 10 月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後,俄方報復烏國使用的 Shahed-136 神風無人機(kamikaze drone)則是從伊朗購入。美國和歐盟指控伊朗向俄羅斯出售無人機,分別對伊朗實施新的制裁

烏軍用以打擊海上目標的 Bayraktar TB2 無人機由土耳其一家公司製造,這款無人機在 2020 年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衝突中,曾助阿塞拜疆軍隊一把。此外,美國向烏國提供大約 700 架「彈簧刀」(Switchblade)神風無人機,這類無人機裝配爆炸品,能在空中徘徊,直至找到目標。根據專家觀察,烏克蘭去年秋天曾使用神風無人機攻擊克里米亞西部的俄羅斯軍事基地、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Sevastopol)附近的空軍基地以及塞瓦斯托波爾港口的船隻。

戰爭中,烏克蘭善用無人機,不僅可用於偵查,也可發動攻擊。陸軍總司令 Oleksandr Syrsky 表示,行動指揮官能透過無人機即時影像畫面監控部隊的情況,「讓我們了解戰場的全貌」。有時無人機亦能擊落其他無人機。去年 9 月,一架烏克蘭偵察無人機飛過俄羅斯邊境附近兩個干擾系統,進入俄國別爾哥羅德地區(Belgorod Region)。烏軍成功根據俯拍下的圖像,發現俄軍的無人機航拍系統基地(UAVs)並作定位,隨後派出攻擊無人機沿同樣路線飛行,進行空襲。

種種現象反映了戰爭形態的改變。「金融時報」指出,無人機技術已開始與人工智能(AI)結合,開啟了一個噩夢般的未來景象,戰爭或進入全自動「殺手機械人」(killer robots)時代。儘管聯合國已制定指引方針,致力對此類武器實施禁運,但中、美及其他國家不太可能接受禁令,擔心對手會不惜一切繼續使用這些技術。

無人機亦帶來另一個憂慮。南丹麥大學(SDU)自主武器研究員 Ingvild Bode 分析認為,像坦克這樣的軍事目標相對容易識別,但當目標換作是人類就不一樣。他與同儕 James Rogers 都質疑 AI 是否真的有能力區分投降的人和作戰的人,Bode 說:「就算對人類來說,這也是一個艱難的判斷,對吧?」Rogers 表示這是國際法中未經測試的領域,在無人機完全自主的未來,AI 無人機是否會被編程去「避開那些舉白旗的人?」 這些問題仍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