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種電子化,數碼鴻溝日漸擴大

A+A-
圖片來源:Bill Clark/CQ-Roll Call, Inc via Getty Images

今時今日,大部分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電腦技巧和知識,例如學校教師、醫護助理,到寫字樓文書,即使這些職位不會被視為高科技工種,但員工也需要駕馭多款電子軟件和裝置。在就業市場,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已經變得愈來愈明顯,威脅弱勢社群的生存空間。

過去 20 年,美國勞動市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月初發表報告,分析超過 760 項工種,佔全美勞動職位的 98%,以了解電子科技如何滲透各行各業。團隊透過問卷調查研究各行業的員工通常要花多少時間在電腦之上,以及所用工具的複雜程度,再加上其他因素,然後為每項工種得出一個「電子分數」。

2002 年,當地勞動市場依然有超過一半職位屬於低電子技術。布魯金斯學會報告指出,整體而言高技術工種(例如軟件開發、金融管理和電腦分析)佔比愈來愈高,比例在 2002 年到 2020 年間急升近 3 倍至接近 26%。不過,這些工種的地域分佈並不平均,集中於沿岸的超級城市,例如紐約和西雅圖。而在一些中西部和南部小鎮,例如田納西州莫里斯敦和德州布朗斯維爾,則仍然依賴天然資源和工業生產,高技術工種佔比就只有不足 5 分之 1。

根據經合組織數據,現時美國就有 3 分 1 工人只有基本電子技巧,與此同時,美國有 6 分 1 勞動人口連基本的網上工具如電郵和搜尋器都不懂得使用。黑人和拉丁裔工人在電子分數高的工種,如建築、科研和管理職位代表性不足(underrepresented);相對地,拉丁裔工人就佔了大約 45% 農業職位,這些工作薪酬競爭力通常不如需要電子技術的工作。另外,男性在高電子技術工作佔比也高於女性,女性通常更多落入中等技術工作,如救護和社會服務等。

專家通常認為,勞動力電子化會為個人和地區經濟帶來正面影響,相信數碼技術能夠提高生產力,從而推高收入。2020 年,高電子技術工作的年薪大約有 7.9 萬美元,而中等和低技術工作分別只有 5.4 萬和 3.5 萬美元。提供較多高電子技術工作的地方,年薪中位數也自然更高。不過布魯金斯學會分析員 Mark Muro 指出,不應該每個城市都追求成為科技中心,要真正幫助經濟,不是要全民學習編程,而是盡可能令所有人都熟悉基本軟件。

他呼籲美國要處理「教育差距」(education gap)的問題:一個地方整體教育水平愈高,工作通常更多元化,高學歷人士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數碼技能。每一個地方要了解自己所面對的獨特挑戰和機遇,因地制宜選擇自己的改革方案,幫助市民建立數碼技巧。德州的厄帕穌(El Paso)就嘗試為拉丁裔人士經營的中小企業尋找更多金融資源,以進行技術升級,這些企業通常較難在傳統銀行體系取得所需資金。而在華盛頓,政府則投放更多資源於釋囚企業家身上,例如提供商業培訓和社會服務,讓他們更能融入電子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