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安:我家下長袖衫,又變返著短袖衫

A+A-
楓葉落下的季節,路上或步行徑仍會有人散步或放狗。

第一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度過的冬天,意外地我暫時適應得不錯。來加拿大之前,加國的家人或朋友都說冬天很難過,要我有心理準備。安省 1、2 月有幾次暴風雪,平均溫度大概 -2 至 -10 度,對比亞伯達省(Alberta)或緬尼吐巴省(Manitoba)的 -30 度,這是小兒科。不敢吹噓說自己身體強壯,可是乾凍真的還好。個人主觀認為無論 -10 度也好,只要有太陽,沒有下雨和強風,體感大概 10 度,有時候一件短袖 Tee 和一件薄外套已經剛剛好。

這種程度的積雪,密集地下雪約 2 個小時便足以埋掉車子。

禦寒衣物和穿法非常重要,大概會到日本東北或北海道旅行的港人也很有心得。加拿大有加拿大鵝(Canada Goose),但實際上不會經常見到有人穿 6、7 千港元的名牌大褸。因為一件相對平價的外套,只要有抓毛絨(fleece)或功能內膽,加上外面一件擋風褸,在這種天氣已經可以打橫行。

洋蔥式著法不用多說,冷帽、可愛的耳罩(earmuffs)、手套也會經常派上用場。其中,大人通常用五指手套(gloves),孩童則多用連指手套(mittens)。皮質及有防水功能的夾棉手套會較冷織手套有用,冷織手套的紋路容易讓冰雪貼附著,手上的暖氣會助溶冷織手套上的雪,最後它會直接濕掉。當地氣象報告經常提醒,在 windchill 的日子,沒有手套的話可以在數分鐘內凍傷手指。我曾經試過徒手剷掉車身上的積雪或薄冰,雙手凍僵和痛感培增,以後出入都有皮手套傍身。

在這邊領養的兩隻小貓,是正宗的鬼妹仔,喜歡下雪天。

至於羊毛襪、雪褲和雪靴則很偶爾才需要。如果未有車代步或車牌的人,在路邊等候公共交通工具時,衣著就要重裝一些。自覺最難保護的是外露的臉和五官,有時候會刻意戴眼鏡或口罩擋風雪。不少超市或大小牌子都有售的保暖頸套(neck warmer),它的設計是可以緊貼地拉到鼻子上,十分實用,但帶妝的女士就有機會弄髒。有些居住久了的香港人會提醒新來到的香港人,如果在大雪的環境開長途車或上高速公路,在車上更要放置毛毯、剷雪工具、少量糧食儲備等求生物品,以備不時之需。事實上在聖誕前夕,一場席捲美加東岸的大風雪,就在安省 401 公路造成交通災難,撞車現場波及過百車輛,令公路足足封閉兩日。此外,我想不妨在車上也長放一頂帽子。早幾天下著冰雨,十分失策,當天我竟然沒有戴帽子,小冰珠一顆顆落下直打在頭上,頭皮受罪。

2022 年年底,那時候剛剛撤銷了強制居家隔離,我曾經短暫回港。一個月內來回港加,除了時差地獄,也要適應溫差。12 月的香港,即使有冷鋒,外出的時候我完全無法穿大衣,穿一件短袖 Tee 和衞衣也會默默地流汗,好幾次也要在港鐡站內脫掉外層的衣服,換來旁人的側目。在香港的時候會覺得乾凍真好,可是加國下雪的日子也令人頗煩惱。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