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由接收到解讀所見影像,需執行多種操作;其中有些為捷徑,例如試圖理解視錯覺時,大腦會慣性套用某些運作模式,而忽略了實際差異並產生幻覺。一項針對 60 名兒童(其中 29 名患有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研究發現,自閉症患者處理幻覺圖像時,這些捷徑和心智操作異於常人,可能影響其大腦建構日常生活畫面的方式。
該研究採用了意大利心理學家 Gaetano Kanizsa 提倡的經典幻覺圖像:它們通常以簡單的線條或形狀,例如多個被削減了一部分的圓形,以某種方式排列,使空白空間呈現出另一種形狀。大腦為「看到」這些形狀,會收集各個受刺激區域所發出的信息,將單純的明暗對比變成一幅完整畫面;這些刺激可幫助大腦看見兩種完整形狀的其中一種,但卻不能同時看見兩種。此過程主要依賴神經元快速共享信息,由大腦中負責感知的部分,到接收和整合視覺信息的部分,然後再返回。
ASD 之所以被定義為神經「譜系障礙」,是因其擁有極多樣的特徵,使患者各有不同的表現、能力和障礙。但研究發現 ASD 患者的神經系統,普遍是以一種非典型的方式來處理視覺和聽覺等感官信息。而視錯覺正有助專家了解神經學上的特異表現,例如 2018 年的研究發現,一些自閉症患者難以在觀看物體移動與不同顏色之間來回切換。一般來說,他們的大腦似乎只著眼於細節,而忽略了大局。
最近的研究亦顯示出類似情況。研究人員安排參與者坐在一張連接了腦電圖的椅子上,面前擺放屏幕,指示他們集中注意力在灰色畫面上的一個中心點,並在該點由紅色轉為綠色時按下按鈕。屏幕上還會出現 4 個上述 Kanizsa 幻覺圖像,參與者被要求專注於中心點而並非空白空間,以確保他們沒有刻意「解讀」當中的視錯覺。
結果顯示,患有自閉症的 7 至 17 歲兒童,在處理視錯覺時出現延遲。這未必表示他們無法辨別由視錯覺所構成的圖形,但卻證實其大腦並非「自動」或以一般人慣常的捷徑方式來處理錯覺。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神經科學家 Emily Knight 解釋:「一般人查看一個物體或圖片時,大腦會根據過往經驗和『上文下理』等來幫助預測感官信息、解決歧義並填補缺失資訊…… 但這些孩子可能無法像其他人般預測和填補缺失的視覺信息。」
Knight 團隊正研究這跟自閉症兒童的非典型視覺感官行為是否有所關聯。去年的另一項研究發現,患有 ASD 的兒童如非刻意留心,就很難理解別人的肢體語言。以上實驗表明,當他們留意著屏幕上移動點的顏色時,大腦沒有如預期般發出「看見行走的人」的腦電波。這可能揭示了其大腦處理肢體動作等信息的能力不足,亦令他們或較難理解別人。Knight 打算將研究擴展至具有更廣泛語言和認知能力的群體,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新方法來幫助所有自閉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