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們:照護與被照護

A+A-

近期有書店貓因為邁入老年,而讓店員面對各種照護上的問題,另外有網媒製作關於動物照護的影片,也引起網民一番討論,令我們萌生談論照護問題的念頭。以下節錄 3 本有關「照護與被照護」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49 份格仔書店(花樣書式時光):金秀顯「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成為媽媽那天,筆者便彷彿一輩子擺脫不了照顧者的身份,相信不少初為人母的媽媽也深有同感。願意成為照顧者,無論照顧的對象是家人、朋友,甚或心愛之物,照顧者心中自有一份甘願為之盡心竭力的責任感。基於愛和責任,甘願「犧牲自己」、「愛無條件」、「無止境的接納與包容」…… 不知不覺,這些都成了照顧者的既有形象。然而,對許多照顧者而言,最缺乏照顧的往往不是被照顧的對象,而是照顧者自己的身心。

身為照顧者的你,有多久沒有放慢腳步關顧自己的感受?有多久沒有享受專屬於自己的休憩時光?你是否常常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甚或已慣性扛起所有職責以致自己活得筋竭力疲?「為了不遺失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 自己,韓國作家金秀顯在「不勉強自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提醒我們要找回生活的平衡,自我照顧同樣重要。

作者以輕鬆的筆法透過六個章節告訴讀者:如何守護自尊心、安適自在做自己、不失自我的人際相處、不畏縮地堅強生活、學習用言語表達內心,以及學習如何自愛愛人。書中每篇以讀者的疑問或作者的觀察,引出作者的思考和建議,部分附以相應的心理學理論,淺白易讀。若要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而不失自我,我們就要確立更健康的自我價值、懂得劃分清晰的人我界限,以及建立更具彈性的人際關係。

誠如作者所言:「無論是再美好的信念、再成熟的責任感,仍需要有放下的一刻。就算沒有不必要的罪惡感或過度責任感,我們依然可以報答所愛之人,唯有我安然無事,也才能談之後的事。」作為照顧者,在忙亂的生活中,請別忘了要照顧的還有自己。懂得適時回頭,聆聽發自內心的聲音,調整自己的步伐,才能以更從容的姿態持續走更遠的路。

「對長期以來太過辛苦的自己,對人生中被忽略的自己,現在,溫柔一點也沒關係。」是以,我們都不要再勉強自己,現在就把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陳曉蕾「好好地老」

講長者照護,或是香港所說的安老事務,不少出版物或討論有時都會將焦點放向日本或臺灣作為參考,但實實在在講「老在香港」或「死在香港」,感覺上比講其他地方來得更殘忍及令人沮喪。

「好好地老」這本書就直接揭露在香港安老的不安真相,「死在香港」等系列記者陳曉蕾,與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對談,討論在香港如何好好地老?

書中談到不少社區與體制對安老的限制,例如醫院真的能「救命」嗎?腦退化症又如何在社區得到幫助?

郭志銳是位資深而且非常具同理心的老人科專科教授,在書中以其專業的角度帶來醫學知識外,同樣也以許多實質的經驗指出社會上未被看見的角落。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卡夫卡「蛻變」

除了書店貓,香港愈來愈多店長貓,許多都很有名,甚至很紅,很多人追捧。我很愛貓咪,家裡有三隻,街市裡又有兩隻,我也認識貓義工傾家蕩產、不遺餘力去拯救流浪貓,貓就是有說不出的魔力,我會想有朝一日貓真的會統治世界。

現實面對照護與被照護的問題,這明顯是責任問題,可以是上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的延續,雖然討論人與動物的關係,但本質上是一樣。這個課題,我就想起卡夫卡的「蛻變」,即更多人知的譯名「變形記」。卡夫卡是昆德拉欣賞的作家,昆德拉也得過卡夫卡文學奬的榮耀。「蛻變」故事很簡單,主角本是家庭支柱,但某日突然變成怪蟲,無法工作,換句話說要家人照護,因此家人從被主角照護變成要照護主角。小說就是描寫雙方在蛻變過程的心理及思想變化。

因為小說字不多,坊間有各式各樣的解讀,是卡夫卡留給世人的人生隱喻。故事看似是家庭悲劇,有人看到孤獨、自私,但我總覺得是愛,到底是誰照護了誰?值得深思。我相信人貓或人與動物之間也是愛,不要以為貓一定是被照護,許多故事是貓治癒了人類,有本「生命中不可抗拒之喵」就說了這樣的故事,所以我個人認為,最終愛能解除一切困難與痛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