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以衝浪來體驗很「野」的澳洲

A+A-
由大海侵蝕形成的「倫敦拱橋」。

香港開始迎來炎夏,我偶爾會格外想念雖說一天四季,但整體微涼、3 月尾 4 月初的墨爾本,特別是跑往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那段,沿海感受著大風,視覺被壯麗的景色震撼,更能以衝浪來體驗很「野」的澳洲。

大家都知道,衝浪是澳洲其中一大特色活動;有人更形容,澳洲擁有世界部分最好的衝浪點,沿岸更是景色優美。那次我們去了安吉西(Anglesea)的沙灘,決定下水感受澳洲,直立板(SUP)和衝浪任君選擇,難得來到澳洲,我毫不猶豫選了後者。

我們參加了 Go Ride A Wave 的衝浪體驗,跟著教練奔向大海!換好衣服,拿好裝備後,我們隨教練走到沙灘。長長的海岸線,一組組嬉水或衝浪的遊人,我在想,看到這一層一層的浪,如此的氣氛,就連我這個球類人都有點雀躍,如果我是一位衝浪愛好者,應該急不及待衝過去一試身手了。那天有點天陰,亦有點風浪,但穿上防寒衣可以應付;教練笑言我們可以跟人說我們體驗過很「野」(wild)的澳洲。雖然有點風浪,但對初學者而言是好的,大概是因為那天的浪很明顯的一層一層,初學者比較容易可以觀察到浪和抓到時機。

Go Ride A Wave 衝浪體驗的教練。

教練詳細地向我們講述如何趴上板、划水、加速、看到浪來時站起來等整套動作。把長長的板攜出海雖然有點重,而且衝起浪來可能沒那麼有速度,但聽說對初學者而言,愈是長和重的板,反而愈容易平衡。好吧,聽過教練的講解,在岸上複習了幾次,我們就出發和海浪玩遊戲了!坦白說,有衝過浪的讀者可能也知道,其實要在海浪中上到板,找到平衡,已經需要一點時間,更莫說是站起來呢!然而,在教練從後幫忙扶一下板,加上當日的浪真是有序且源源不絕,對上一次初嚐衝浪已經是以年計的我,終於還是稍微掌握到感覺,而且站到起來。時間不長,但亦是很好玩的體驗了 —— 我也不禁感謝教練的耐性,想到他的工作對著多少初學者,還要走來走去托板,是多麼需要體力和耐心。

課堂後我們閒聊,教練看到在「冬泳」的人,他說他也喜歡,這是一種感受大自然的方式。我喜歡這種心態,我們都市人,或是現代人,總是很容易會忘掉生活有千萬種模樣,也忘掉我們跟大自然的連繫。

沿著在維州西南方,長 243 公里的大洋路去探索,滿是感受大自然的機會。著名的阿德湖峽(Loch Ard Gorge)、倫敦拱橋(London Arch)等甚是壯麗。沿路我們還遇上彩虹,大概是上天送來點綴。當然,還有十二門徒石(Twelve Apostles),據說本身亦非 12 條岩柱,在海浪和歲月沖刷下,現時只剩下 8 條,所以如果有緣下次再訪,或許已是不同的面貌了。這次我們更隨 12 Apostles Helicopters 搭上直升機俯瞰這些景觀,跟在岸上近距離接觸這些相比,又是另一種震撼。

多給大家一個資訊,這次我們獲安排入住 Deep Blue Hotel and Hot Springs 酒店,酒店擁有來自地下 850 米深溫泉水源,亦設有室內和露天空間,後者有著大大小小、不同場景和燈光的池,給予遊客身心放鬆的體驗。

如何遊歷一個地方,各施各法。轉眼又要進入 6 月了,生活有各種的精彩和忙碌,也接連踏上旅途。然而,總得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和大自然連繫及相處的感覺。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