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創業就是當資本家

A+A-

如果你創業成功,你就是一個邪惡的資本家。而學習創業,就是學習怎樣當一個資本家。
上面那兩句話聽起來好像廢話,但不要少看廢話,很多所謂的廢話,就是無可反駁的常識與真理。不要忘了,人類覺得很多話是廢話,可是在自己做那件事的時候,卻還是會忘了那些廢話,犯下一些非常基礎的錯誤。是的,我就是說,很多人創業時,就像蘭巴拉爾忘了自己在戰場一樣,根本忘了或者意識不到自己在當資本家。

當然很多人說,雖然我創業,但我是窮人,怎可能是資本家呢?我知道在大家印象中,資本家就一定是有錢人。就像很多人對老闆的印象,就是頭頂的頭髮掉不少,但是享受奢侈生活駕駛名車的人。但現實的老闆,很少是這樣形象的。

同樣道理,覺得資本家就一定有錢,也是一種刻板的印象,決定你是否資本家的,並不是你有沒有錢,就算你只有 500 元當資本,就算你只是在街邊賣魚蛋,也可以是資本家。決定你是否資本家的,並不是你有沒有錢,有錢沒錢這種事很主觀的,而是你的工作性質。

所謂資本家,簡單來說,就是將一筆錢,我們稱之為「資本」,拿去買一些東西或付給一些人,讓他們去實現某件事,而這件事實現後,資本家得回了比一開始那筆錢更多的回報。

而中間發生甚麼事情,是沒有限制,千變萬化的。只要能達成最後資本滾大的效果就好了。它可以是你在亞洲輸入香料,拿去歐洲賣;甚至你去僱用一個專業傭兵去打劫銀行都可以算是資本運作。

如果你是創業者,你做的工作就是這樣:投入資本,實行,取回更大的資本。你的工作是決定這筆錢,投放在哪裡,以及盡量保證它能在某天,換回目標的報酬。別小看這個說法,這是非常容易被創業者,特別是年輕創業者所誤解。

年輕的創業者如果祖先沒做甚麼壞事,那他往往沒甚麼錢。因為沒錢,所以事情總是親力親為。而這很容易產生一種誤解,就是錯覺以為,創業就是自己在工作,至於自己的公司,則是配合我在工作的同伴。特別是我們被泛中華文化影響,普遍認為勤力工作和親力親為是一種美德時,更容易墮入這誤區。就是忘了自己是資本家,只記得自己是個帶別人一起工作的工頭。

這不是說你自己創業,沒有錢,就不可以親自去工作,或者盡量假手於人。能夠親力親為,對創業者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會有助你更了解你的行業,以及有更好的決斷力。記住,我並不是想說要你不要親自參與生產。

不過,這是你對事情看法的問題,你要記住,如果你親自工作時,其實是「作為資本家的你」,付錢給「作為受僱者的你」去工作。你只是同時是員工和老闆,但是你必須分清楚兩個立場,而不要讓這兩個立場混淆,因為這兩個立場是某程度上對立的,作為老闆,你要提升資本的運作效益。作為受僱者,你則要留意自己的工作量和待遇是否合理。

當你是自己的員工時,其實你很容易是壓搾自己。你會勤力的,24 小時的,把工作做到最好,而且收很低廉的薪水。這其實沒甚麼不好,但如果你自己也是生產型員工的話,明顯地,你給自己的價錢,以及工作待遇,都是不正常的。幾乎可以肯定,你無法用同樣的待遇和價錢,找到一個同樣的生產者,代替你的位置。

那麼,以資本家的立場,你一直的成本計算,其實是錯誤的。當整個公司的生產都依賴你自己個人的投入時,你公司的發展,就受限於你個人的生產力,畢竟你再厲害,一天就一個人,24 小時,你的公司無法發展超過你個人的生產力,那公司的事業規模就會受制。

那正是因為你忘了,你是個資本家。雖然你可能會賺錢,但那不太會有高增長。因為它偏離了「資本運作」的正常邏輯,最終會導致的結果,就是吸引不到投資者。

因為投資者就是希望以資本運作,能夠擴大你的事業,實現共利。而當你的模式,實際上賣的是你的無窮努力和時間,那資本是否能擴大你的事業,就非常成疑了。

所以,無論如何,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個資本家。那並非因為當資本家很威風,反而是為了你公司好,也是為了你員工的未來。你的員工最終是需要一個能夠進行資本魔術的老闆,你在前線衝鋒陷陣,可能是值得尊敬的大哥,但可不算是一個好老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