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迪倫:咖啡.文藝.閒適

A+A-

12842384_10153872384421071_183438456_o

從很久以前,咖啡店就一直被視為文藝的平台,藝術家的集中地。過往,在巴黎、威尼斯、與維也納的咖啡店,曾經孕育了多少文藝作品,誕生了多少畫家、音樂家、大文豪,甚至革命家。很多大文豪曾在咖啡店裡完成驚世鉅著,許多革命家在咖啡店裡蘊釀思想。時至今天,大家想起咖啡店,難免仍會沾著文藝氣息,覺得在咖啡店流連的人都是文人雅士、文藝青年。可是,今時不同往日,其實今天咖啡店已變成親民地方,平民百姓都會喝杯咖啡歇一歇腳,咖啡店不再像以前只是上流人士的聚腳地。

於是,所謂的文藝靈魂,究竟仍存不存在於今天的咖啡店呢?以我們香港人很喜歡的台灣咖啡店為例,我們認為那裡氣氛很寧靜,很舒適,很文藝,不擠擁,也不喧鬧。而且店主總是很有態度,亦有充滿個性的客人,那的確是大家心目中所想咖啡店應有的「形象」。可是,台灣咖啡店林立,競爭很大,供過於求。結果我認識很多台灣咖啡店的店主,都總在為生意煩惱,為生計憂心。而且熟悉台灣咖啡業的朋友都知道,台灣咖啡店是不停的開,又不停的關。結果,儘管台灣咖啡店在客人角度很受落,但在經營者角度卻面臨生存下去必須各出奇謀的最大考驗。

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大家很渴望閒適的空間,可以安坐下來休息一下。所以,香港的咖啡店相反有點求大於供,總是出現滿席或排隊的情況。無論是星巴克或是街角的咖啡小店,生意往往都忙得有點可怕,咖啡師和服務生忙得頭暈轉向,不要說跟顧客友善閒聊,甚至連基本服務亦未必能夠辦妥。

文藝是一種從閒適中衍生的思維和態度,在這麼急促的環境下,文藝要如何滋長呢?更重要的是,香港租金昂貴,經營者沒得進退,開咖啡店的,基本上都以生意為優先。閒適的文藝,結果在香港生存不了。於是,香港的咖啡店只能側重於出品之上,在食物和飲品的質素之上,而非文藝。文藝咖啡店最終往往變成只是裝修風格比較清新,在硬件和擺設上比較有心思。可是,在內涵上、在溝通上、在形態上,卻沒有絲毫文藝,看穿了其實都是商業。

近年教一些咖啡店開業課程時,發現很多人的夢想,都是開一間與世無爭,能夠讓客人發白日夢、寫文章和閱讀小說的咖啡店。這就是夢想開咖啡店的人的共同的夢吧,可是,在香港,租金主導容不下這樣的夢。所以,你不難看見今天香港最著名的咖啡店,星巴克、咖啡弄、Habitu、Pacific、Dazzling,都是以連鎖商業為直接營運目標。這是很傷感的,但卻是真切的事實。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梁迪倫,86年生,【牧羊少年咖啡.茶.酒館】創辦人。自 16 歲開始便放學到樓上咖啡店打工,工作至凌晨 3 點才回家。22 歲畢業後開始自己的咖啡店生意。26 歲創立香港首間旅遊主題咖啡酒館【牧羊少年】。咖啡、文字、旅遊,皆為他不可或缺的養分。

http://www.thealchemistcaf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