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飲奶,天天長大:人工智能 BabyX

A+A-
圖片來源:www.abi.auckland.ac.nz

人工智能繼玩圍棋後,今次化身嬰孩,從零開始,像小孩子一樣學習成長。到底模擬人腦,不斷成長學習,思考模式能跟人類成人一樣?但會是哪種級數的人類智商:金正恩還是愛因斯坦?還是思維能力及模式跟人類不同,自成一套智慧系統呢?先介紹,螢幕上那可愛小孩,叫做 BabyX。

紐西蘭的奧克蘭生物工程研究所實驗室動畫技術(Auckland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 Laboratory for Animate Technologies)的 Mike Sagar,撰寫電腦程式結合超像真生物模型及人工智能程式,嘗試模擬人類意識。不過他並非模擬某人的思維及對答,而是要電腦從零學起,跟人類一樣,經歷牙牙學語的成長認知過程,逐步建立自我意識(Consciousness)。

做人最緊要講面子

曾經為「阿凡達」及「金剛」細緻模擬身體部份的 Mike Sagar,嘗試模擬由面部到腦部的人類構造。Angelababy 的樣子是真是假她自己很清楚,但 BabyX 在螢幕中的樣子,則是由大學自家開發的奧克蘭臉部模擬器(The Auckland Face Simulator),創造細緻精確及可調的模型,表達細微情緒變化,方便進行人工智能的心理研究。而且臉部表情的模擬,絕對能達周星馳對於演戲的要求,團隊開發的臉部表情模擬,不會皮笑肉不笑,而是由內到外,再外到內,從臉皮下的解剖結構開始模擬,務求百份百傳遞人類表情。

BabyX 不但自己不會木口木面,而且具面部追蹤和分析的視覺系統,可以理解人類的臉部肌肉活動的差異,然後閱讀人類的情感。其實簡單講,即是識得看人的眉頭眼額。

要外在美,更要有內在美

BabyX 的數碼大腦模擬人類大腦神經元網絡,細緻包括多巴胺及催產素的化學物質,及相關水平變動帶來的情緒反應。這種生物訊息的數碼化,其實人類日常接觸的事物當中,便有一次類似的大型訊息模式轉換:音樂,從類比轉換成數位。人類腦部的訊息及傳導過程,也可以此去理解。當然要模擬腦部運作,必先有大量生物數據了,包括解剖學、神經生物學等。神經元網絡是 BabyX 的思考、學習、感知的基礎,建築其上,是 BabyX,具備聯想、決策、鞏固知識能力的學習編程。

 

點諗?一目了然

而整個系統的另一突破是「可視化」。Sagar 及其團隊為 BabyX 開發出可視模型方法,用以建構、影像化、動畫化整個神經元網絡,稱之為「Brain Language(BL)」,情形有如小說中的神經系統模擬畫面,讓科學家們可以觀察 BabyX 在互動期間的「腦部」情況。

小時了了,大時不得了?

BabyX 的研發意義重大,因為當這種具認知、學習及情感能力的大腦成形,其實有幾層意義:

最基本的是,人類透過 BabyX 更加認知生物腦部運作,因為完全可視化模式,所以,人類有了新的視野觀察自己腦部神經元運作,離地一點看,更有助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中一切也只不過是腦中化學物質作怪。

人工智能,人類用上「人工」兩字,即是機器以模擬人類為目標,故往往討論人工智能,重點往往也在人工智能像不像人,如圖靈測試。不過,如只從勞動市場去閱讀人工智能是否可取代大多數勞工,甚至超越一般人,或許這點大家不喜歡,但高下立見。

不是說甚麼機械人不用休假、不會罷工,而是分辨人類跟動物及機械,重點不是各自的絕對值,而是相互的比對值,如果人類的高階情感認知、應變能力、創造能力、賞識能力等,這些人類較難比人工智能學習模擬的特點,愈來愈低下,人工智能要取代一般人類其實毫不困難。就以香港茶餐廳的普遍服務水平而言,要取代這種勞工水平,又有何難?問題只是相關機體的量產成本。況且,BabyX 的研究,便是向人類自以為獨家的情感部份進發。

 

電腦要似人腦?還是將成另一種人類未知思維?

BabyX 提供全新角度,觀察及分析人類成長、學習、感知;順著人類一廂情願的想法,理應會逐步變演化成人。不過,這也是人類中心主義的想法。由於人工智能,已經由輸入資料及編程,並預先制訂答案輸出的範式,到現在變更成模擬人類神經系統,具自我尋找方法、學習及感知能力,取代勞工只是先兆,人工智能的自我發展目的地,電腦並沒有自我設限,他將形成一種甚麼樣的思考體系,無人知曉。

至於要探討人是甚麼的問題,則是非常高層次的題目了,但當然這是個人對自我生命探討的課題,這是非常 personal 的事,所以無意在此探討了。講真,你生命有沒有意義,在無償的情況下,又關其他人甚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