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拯救索馬里?

A+A-
海盜--索馬利亞的救世主。 圖片來源:路透社
海盜--索馬里的救世主。 圖片來源:路透社

幾年前,索馬里仍被標籤為失敗國家:戰爭不斷、經濟破敗、極端武裝組織肆虐……其後海盜出現,在政治、經濟及國際外交上,有意無意拯救了索馬里。

殖民戰爭不斷

有別於鄰近非洲國家,索馬里的解殖史錯綜複雜,二戰後相繼被意大利、埃塞俄比亞、英國、法國、肯亞擺佈。直至 1970 年,時任領袖 Mohamed Siad Barre 向蘇聯靠攏,宣佈成立社會主義國家。弔詭的是,當其有意建立「大索馬里圈」,以民族主義為由向肯亞與埃塞俄比亞「追討失地」,蘇聯卻倒戈支持埃塞俄比亞,逼使美國支持索馬里。代理人戰爭於 1977 年爆發,導致 8 個月內近 50 萬人死亡,自此索馬里一蹶不振,1991 年政府倒台,3 年後又發生軍事衝突(即美國「黑鷹行動」),之後 10 年索馬里國內凋敝,國外無援。

恐怖組織掌權

至 2006 年情況有變。「伊斯蘭法庭聯盟」(Islamic Court Union)趕走軍閥,接管首都摩加迪沙,索馬里 15 年內首度經歷和平,達致「(伊斯蘭式)法治」。不過,由於奉行回教嚴刑峻法,加上涉嫌參與美國領事館爆炸案,以及培植極端武裝分子,執政勢力不為西方接受。同年埃塞俄比亞入侵索馬里,開打 3 年,伊斯蘭法庭聯盟被逐,權力真空引來另一伊斯蘭武裝組織「青年黨」(al-Shabaab)進駐。2010 年,飢荒來襲,兩年間 25 萬人死亡;青年黨承認與蓋達聯盟。

海盜引來國際干預,索馬利亞頹局自此改變。 圖片來源:路透社
海盜引來國際干預,索馬里頹局自此改變。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國際干預轉變

此時轉機出現。2009 年起,海盜大舉肆虐索馬里海域,該年多達 181 宗劫案,平均兩日一單,行船風險及成本大增,世界銀行估計海盜造成每年損失約 180 億美元;而美國貨船「馬士基阿拉巴馬號」( Maersk Alabama)遇劫,更惹來國際關注(以及電影改編)。受共同利益驅使,全球決定不分敵友,聯手打擊海盜。

過渡民主政局

鑑於海盜與索馬里政權關係密切,北約、歐盟、中、俄等國一致認定,要長遠確保海上安全,必先整頓內陸。自 2011 年起,國際支援比過去 5 年倍增,劫案逐年遞減,至 2014 年初,共 1435 名海盜及其贊助者被囚於 21 個國家,幾乎絕跡;緊接非洲聯盟駐索馬里特派團(AMISOM)的軍事行動,成功驅逐青年黨到郊野。國際組織已為索馬里訂立普選時間表(Vision 2016),預期比香港更早(2016 年)和平過渡至民主制。政治交接困難重重,加上恐襲陰霾,無法斷言索馬里會否脫離失敗國家行列,不過,現時社會始終較以前穩定。沒有海盜,就沒有國際干預,也就沒有新索馬里。

贖金振興經濟

海賊王是大生意。據估計,海盜經年共掠得 4 億美元。統計指出,贓款近半轉移至海外同謀,三成分予海盜,一成支付沿岸團隊,另外一成贈予當地社區。即使比率微小,當地社區依然受惠「匪」淺:萬餘人受僱於海盜,從事修船、保安及飲食行業,帶動當地經濟起飛,薪酬翻升兩倍,沿岸地區甚至成立股票市場,供「海盜生意」上市集資。不少漁村一躍而成繁榮都市,海盜鎮加羅韋(Garowe)規模擴大 1 倍。另外,海盜肆虐打擊國際漁業,反令索馬里海域魚量增加,惠澤當地漁民,收入增近 20 倍。

100 年前,義和拳大鬧山東河北,引來八國聯軍擄掠;海盜肆虐,國際一樣干預,索馬里卻得以重建失敗社會。誰獲歷史垂青,似乎也要講一點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