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皓昕:「希特拉回來了」——好笑的笑話總是政治不正確

A+A-

被禁了 70 年的希特拉自傳「我的奮鬥」最近在德國書店公開上架,成為全球學術界焦點所在,再次引起一連串「該不該讓大魔頭死灰復燃」的激烈爭辯。

電影「希特拉回來了」劇照 圖片來源:IMDb
電影「希特拉回來了」海報 圖片來源:IMDb

其實在 2012 年,德國記者魏穆斯(Timur Vermes)也曾出版過一本名為 Er Ist Wieder Da 的諷刺小說,書名照字翻譯該是「他回來了」(英語:Look Who’s Back),卻為了華語讀者更能夠一針見血,台灣出版社把它譯作「希特勒回來了」。那雪白封面上的黑色斜蔭髮型圖案,放在德國書店當眼位置,甫出版已賣了 150 萬冊,翻譯成 30 多種語言,不久前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電影和原著都說著同一個故事:希特拉一眨眼,發現自己出現在 2011 年的柏林市郊。他前一秒的記憶還是躺在自己的地下碉堡裡,調動著千軍萬馬的納粹德軍。這一秒,他卻已像嘍囉般看見今天的德國「居然被一個笨拙的老女人領導著」。他所熟悉的舊世界已經不存在了,德國沒有在戰爭中勝利,土耳其人滿街跑,波蘭更依然存在!而自己的形象出現在無數部不盡不實的電影裡,其中一部正是「希特拉的最後十二夜」,也就是「希特拉都 cut 唔到有線」的原型,試幻想希特拉本人在電視前看自己發瘋的那一幕。

元首畢竟是元首,世界雖變,野心始終如一。希特拉決定重新適應,廢寢忘食地讀報,學習新世界的運作,並意外在一個舊報紙攤裡認識了一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眾人還道他是個搞笑藝人,邀請他上德國版的全民大悶鍋。元首卻展示了天生的演說技巧,嚇住、震撼、甚至馴服了現場的德國觀眾。節目造成轟動,片段在 Youtube 上的點撃率飆升,各大傳媒都爭相報道訪問。也許在浮躁紛亂的 21 世紀,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元首的影響力還比 70 年前更為大,並逐步奪回他 70 年前沒有得到的一切……

電影「希特拉回來了」劇照 圖片來源:IMDb
電影「希特拉回來了」劇照 圖片來源:IMDb

只聽故事大綱,已知道這絕對是個政治不正確的故事。原著極為出色,是筆者去年讀過其中一本最有趣的小說。裡面對希特拉的資料搜集相當深入,例如我讀畢才知道,希特拉演說時經常會運用「沉默」,即開始演說時先會沉默兩分鐘,讓觀眾一頭霧水,現場氣氛凝結至冰點,他才突然開聲,中氣十足地展示著他的氣場和霸氣;又例如希特拉之所以要留「牙刷鬍子」,是因為打仗時須配戴防毒面具,不讓鬍子被面具扯住。

原著的缺點是作者本為一個記者,始終不是一個說故事能手,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 High Concept 故事點子,後段劇情卻無以為繼。改編電影由專業編劇和導演接手,成功改善了這一點。

在電影裡,我們會看到穿著整齊軍服的希特拉開著私家車在公路上遊德國,從小鎮到城市,跟現代德國路人討論著政治、民生、種族、甚至電視節目質素等問題。據電影導演解釋,這一部分的畫面都是真的,他們以隱藏鏡頭拍下當德國大街上有一個跟希特拉長得一模一樣的人走來走去,市民的反應到底如何。出奇是,絕大部分的德國人都視他為 100 毛般的搞笑藝人,紛紛拿出手機跟希特拉自拍,更有人模仿他做納粹手勢,只有極少數曾親身經歷過二戰的老人家,會在鏡頭前痛罵這一點也不好笑。

所以,故事教訓了我們甚麼?沒有驚天動地的甚麼,皆因無論小說或電影,都不是一部十分認真去深入探討希特拉本人的傳記小說。這極其量是一個德國版的「波叔出城」,政治不正確,卻極具娛樂性。在電影結尾,那名電視製作人發現希特拉原來是真的,舉槍準備解決他的時候,希特拉已為了網絡大紅人,一派淡定地說:「你從來不去問為何 70 年前和 70 年後,世界上都有那麼多人自發地去支持我?你永遠殺不了我的,因為我的性格,存在於每一個普通人身上。」歷史總是由勝利者編寫,當年瘋狂的想法搬到今日,一樣可以洗白,一樣找得信徒。時間本是圓形。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江皓昕,編劇,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