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危害精神健康

A+A-
令人精神緊張的讀博生涯。
令人精神緊張的讀博生涯。

讀博不讀博?是一個難題。在美國,有一半博士生最終未能完成學業,三分一畢業生表示工作不穩。棄船者眾,普遍歸咎於學生的精神問題。攻博究竟有幾恐怖,令到學生精神崩潰?

或者博士課程本身就是精神病院,分別是,入住真正的精神病院,精神會好一點。有分析列出博士課程文化如何「逼瘋」學生:

批評多:基於制度設計,博士生經常被教授與同儕挑錯,論文答辯環節更是群起攻之。由於指導教授與學術評委全權主宰學位派發,不少學生過分在意他人看法,時刻揣摩上意,最終養成偏執。

支援少一項研究顯示,絕大部分博士生抱怨學院支援不足,缺乏導師計劃(mentor)。學院不會幫手之餘,有時甚或勸喻其他學院袖手旁觀,拒施指導。即使學院職員並無惡意,對博士生已是一大打擊。

玩政治:前華盛頓大學博士評委、Pursuit of the Ph.D. 一書作者 Scott Kerlin 表示,美國博士課程並非單純重視知識,當中牽涉權力,例如統計發現,基層出身、女性較難攻讀博士課程。

要求高:作為最高教育程度,博士生唯恐損害專業形象,即使精神受壓亦不敢求助。調查顯示,美國近半研究生表示壓力過大,博士生屬於重災區,其中四分一人自覺孤立,三分一人投訴與教授關係不佳。

就業難:美國博士課程平均需時 8 年,其間在象牙塔與世隔絕,學生普遍期望相應優厚回報。不過,讀博動輒六八九年光陰,現時大學教職多已轉為合約制,就業前景與付出似乎不成正比,美國就有三分一博士畢業生表示工作不穩

讀博如斯痛苦,為甚麼仍然有人前仆後繼,慷慨就義?看來博士生只有兩種:一是瘋了,二是暫時未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