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若谷 @ Live Norish
讀「千禧年三部曲」有一個好玩的地方,就是從角色的住處或其經常出沒的地方,大抵就能猜測到該角色到底是忠還是奸。
研究「千禧年」的讀者,或許會留意到小説中幾乎所有忠良的角色都住在斯德哥爾摩的南島(Södermalm)。小說中的主角 Mikael 便是住在南島(Bellmansgatan,gatan 於瑞典語意思為街道)一號公寓的小閣樓(現實中 Stieg 也是該區居民)。佇立在 Lilla Värtan 海峽岸邊,Bellmansgatan 公寓可遠眺北島的美術館、聖靈島、皇宮等等的著名建築物;而奸詐惡毒、又或是代表政府權威的角色就住在北島(Norrmalm)。因為市政府和重要機關幾乎集中在該區,反映出政府與平民之間那種清晰的對立——而「千禧年」本來就是一本撰寫關於人民與政府、秘密警察以及權威的一場角力。
早於中世紀時期,斯德哥爾摩的貴族皇室都聚居於北島,南方有如荒蠻之地,聚居者都是身份比較低下的人。那裡山多平地少,居民上下班往往要走著崎嶇的山路,冬天時在積雪的道路拾級而上絕對是種折磨。久而久之,市民的居住地點反映著他們的財富和地位,直至 20 世紀初斯德哥爾摩人口漸多,南島才逐漸得以發展。
故意把小說的人物以南北劃分,作者希望藉此諷刺瑞典社會表面看似平等,實際上卻未能完全融和的問題,人民的背景、職業、階層、甚至住處也製造出一層又一層的隔閡,歧視和偏見依然蠶食著社會所推崇的核心價值。
「千禧年」主角 Salander 的父親是俄羅斯人,母親因為受到父親的虐待而早逝。Salander 在 12 歲時因向父親報復而犯案,結果被送進精神病院去。由於政治原因,父親受到瑞典政府的保護,Salander 一直希望能指證他的惡行,可惜無從申訴。政府更為了要令 Salander 滅聲,於是派遣精神病權威醫生主理其案件,只要他一直裁定 Salander 為精神有缺憾的人,她便必須由政府指派的監護人長期看管,財政也不能自主,更遑論要為自己平反。Salander 結果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遭受性虐和強姦,政府卻視若無睹。
小說是要諷刺瑞典人迷信權威及充滿偏見的一面,有些人雖然受過高等教育,卻選擇質疑甚至陷害社會上最需要保護的弱者。政府又用盡辦法掩飾真相,而 Mikael 則利用文字和傳媒把人性醜陋的一面揭露,小說的張力亦由此營造。
Mikael 在小說中所擁有的「千禧年出版社」在瑞典毫不起眼,卻竟然可以赤手空拳收服惡人權貴。聽起來有點似曾相識?Stieg 只想告訴我們,一個「最快樂國度」也有其污穢的一面,但姑莫論你身在何處,如何卑微,為真相發聲其實是每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