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嬋:當人類學遇上設計

A+A-

1-2

人類學本是以人為本的學科,但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對於人類學到底是甚麼,都毫無頭緒。來自加拿大,打著以人類學視角揭示當代文化脈絡的雜誌 PEEPS,嘗試打破這悶局,以設計拉近大眾跟學術間的距離。

peeps2人類學本來就極度跨學科,它與設計的相遇一點都不意外。事實上,倫敦大學學院(UCL)已開設了名為 Materials, Anthropology and Design 的碩士課程,結合人類學、工藝、工程與設計,而人類學講求的參與式研究方法,與日漸講求「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的理念和實踐方式也不謀而合。

PEEPS 的創辦人 Greg Salmela 本身正是設計公司 Aegis 的創意總監,他認為新聞報道只著眼於事件(event),欠文化脈絡,因此他希望置脈絡先於事件,他解釋創辦雜誌的原意:「PEEPS 是為對『人』感興趣的人而設的平台,我們為希望從文化脈絡的角度理解世界的讀者,提供有啟發性的洞見。」

雖然文章的作者全都是學者、記者、研究員等「專業人士」,但雜誌丁點沒有學究味道,風格上,PEEPS 更像一本 lifestyle 雜誌。編輯團隊深明再有意思的故事,也要找對的溝通方式去傳達,這正是設計的功能。書中每個故事都配上專業的攝影作品,成功吸晴,排版設計亦跳脫多元,豐富的文字報道間,偶爾夾雜插畫、圖片故事、留白的頁面,既為文字故事增加可讀性,同時作為閱讀的「間場」,讓讀者在字海中有喘息空間。除了紙本外,Greg 亦嘗試結合類似 TED Talk 的講座及網上討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增加群眾的參與,得以更有效地傳播知識和故事。

1-2

人類學本是以人為本的學科,但十個人當中有九個人對於人類學到底是甚麼,都毫無頭緒。來自加拿大,打著以人類學視角揭示當代文化脈絡的雜誌 PEEPS,嘗試打破這悶局,以設計拉近大眾跟學術間的距離。

peeps2人類學本來就極度跨學科,它與設計的相遇一點都不意外。事實上,倫敦大學學院(UCL)已開設了名為 Materials, Anthropology and Design 的碩士課程,結合人類學、工藝、工程與設計,而人類學講求的參與式研究方法,與日漸講求「以人為本」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的理念和實踐方式也不謀而合。

PEEPS 的創辦人 Greg Salmela 本身正是設計公司 Aegis 的創意總監,他認為新聞報道只著眼於事件(event),欠文化脈絡,因此他希望置脈絡先於事件,他解釋創辦雜誌的原意:「PEEPS 是為對『人』感興趣的人而設的平台,我們為希望從文化脈絡的角度理解世界的讀者,提供有啟發性的洞見。」

雖然文章的作者全都是學者、記者、研究員等「專業人士」,但雜誌丁點沒有學究味道,風格上,PEEPS 更像一本 lifestyle 雜誌。編輯團隊深明再有意思的故事,也要找對的溝通方式去傳達,這正是設計的功能。書中每個故事都配上專業的攝影作品,成功吸晴,排版設計亦跳脫多元,豐富的文字報道間,偶爾夾雜插畫、圖片故事、留白的頁面,既為文字故事增加可讀性,同時作為閱讀的「間場」,讓讀者在字海中有喘息空間。除了紙本外,Greg 亦嘗試結合類似 TED Talk 的講座及網上討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增加群眾的參與,得以更有效地傳播知識和故事。

peeps02_inside-pages08

mag_0002s_0002_layer-8

更重要的,當然的內容。正如「菊與刀:風雅與殺伐之間,日本文化的雙重性」的作者 Ruth Benedict 的經典語錄:“The purpose of anthropology is to make the world safe for human differences.” 雜誌的內容正正揭示人類社會的多樣。雜誌現時只發行到第二期,第一期、二期的主題分別是「The Modern Protagonist」及「thresholds」,前者探究科技對當化文化的影響,後者討論人如何建立自身的「地盤」與責任,文章由塞爾維亞的 hip hop 文化,中國的「屌絲」(人生輸家),到巴黎紅燈區與士紳化的角力等等。

近年媒體流行大數據,然而,組成這些數字的人的想法、情緒、故事、文化、社經、歷史背景卻被抽空,人類學之眼,正正為這些冷冰的數字,填補深度和故事。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畢業於法文系及傳媒及文化研究系,曾於Metropop、明周及HK01任生活版記者,題材主要圍繞創意設計、文化、旅遊,現於德國修讀社會人類學,栽進多元的迷霧,以看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