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樂施會
聯合國於去年 9 月總結了「千禧發展目標」,並訂立了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涵蓋消除極端貧窮、減少貧富差距、性別不公平等範疇,是未來 15 年世界發展的藍圖。新的目標不只要減少貧窮人口,更要做到「一個都不能少」。當各國領袖充滿雄心壯志,希望 2030 年達致「零貧窮」,但原來全球普遍民眾卻對滅貧工作感到悲觀,而且並不知曉極端貧窮人口於過去 20 年已成功減半。
貧窮人減少?
今年 9 月,荷蘭研究公司 Motivaction 與樂施會及 Global Citizen 共同發表一項名為 Glocalities 的調查,訪問了 26,000 名來自 24 個國家的市民。結果顯示,近 90% 人認為貧窮問題於過去 20 年未有改善,當中大部分更認為有所惡化,只有 1% 受訪者能正確指出全球貧窮人口已成功減半這個事實。而不同國家的受訪者對滅貧的看法亦存在巨大差異。中國及印度分別有 50% 及 27% 受訪者能指出過去 20 年貧窮人口在減少,在德國和美國則只有 8% 人「答中」。
各國領袖於 2000 年訂立「千禧年發展目標」,首個指標是於 2015 年令極端貧窮人口減半(計自 1990 年的 19 億)。過去 20 年,中國及印度貧窮人口大幅下降,滅貧成績非常亮麗,是促成全球提早達成滅貧目標的關鍵因素。調查結果反映,在貧窮人口大幅減少或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有更多人相信滅貧工作的成效,這跟發展中國家的人民親身見證國家滅貧過程有關。
另外,有一半人認為,個人行動對消除貧窮的幫助微不足道,甚至毫無影響。不過,在社會上較有影響力、相對年輕、願意承受風險的人,對滅貧工作成效則抱較樂觀的態度。傾向相信貧窮現象可於 2030 年或之前消除的人,亦是較活躍於 Twitter、YouTube、LinkedIn 及 Facebook 等社交媒體的人。
綜觀整個調查結果,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受訪者身處的國家、背景、工作及抱持的信念均會影響他們對滅貧進程的看法。政府、主要資助國、非政府組織可參考調查結果,按不同國家的需要,善用社交媒體,從而推動不同背景的民眾一起參與扶貧工作。
貧窮人在哪?
那麼,全球仍有多少貧窮人?他們在哪?
世界銀行去年 10 月把極端貧窮水平由每人每日收入不多於 1.25 美元上調至 1.9 美元。根據新訂的國際貧窮線,全球貧窮人口在 1990 年至 2013 年間,由 18.5 億減少至 7.67 億,超過一半居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其次在南亞地區。雖然貧窮人口大幅減少超過一半,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里程,但每 10 個人就有 1 個活在赤貧之中,仍然是不能接受的情況。
我們或會追問,為何會有貧窮問題?如何令貧窮絕跡於世?
樂施會認為,貧窮很多時候是源於不公平及結構性因素,令無數貧窮及弱勢社群失去公平發展及獲取資源的權利,失去力爭上游的機會。而日益惡化的極端不平等現象,正在不斷蠶食滅貧成果。要消除貧窮,必須改變極端不平等及制度缺失。
誰偷走貧窮人的幸福?
根據樂施會今年初發表的報告「1% 人的經濟」,全球最富有的 1% 人所擁有的財富,比其餘 99% 人的總財富還要多,顯示財富極度不均。而跨國企業及富裕精英透過「避稅天堂」避稅,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是其中一個加劇極端不平等現象的主因。
以非洲國家贊比亞為例,她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已晉身低中收入國家行列,但當地貧窮率卻不跌反升,超過 6 成贊比亞人每日活在國際貧窮線下。當地奉行低稅率經濟,雖然吸引跨國企業到贊比亞投資,但企業通過全球的避稅渠道避稅,令贊比亞政府失去龐大稅收,長遠缺乏經濟實力發展基建及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鄉郊地區、最貧窮的一群受影響至深,未能從經濟迅速增長中受惠。
- 避稅活動令非洲國家每年損失 140 億美元的稅收。只要能收回相關稅收,就可讓無數適齡兒童入學。 (攝影:Sam Tarling/樂施會)
放眼整個非洲,非洲富豪的財富有高達 3 成由離岸中心保管,令各國政府每年損失 140 億美元的稅收。只要非洲巨富這筆「消失的財富」能被徵稅,就足以讓 400 萬名非洲兒童獲得公共醫療及教育服務,發揮扶貧的作用。
事實上,近年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亦分別發表報告,指出日益惡化的不平等現象是窒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絆腳石,更是滅貧的最大敵人,而單靠經濟增長並不足以消除貧窮。實現「無窮世界」並非不可能,各國政府攜手合作堵塞稅務漏洞,並推出向貧窮人傾斜的政策,都能發揮有效的扶貧作用,一切就看我們的決心與行動力。
登入樂施會「貧窮源於不公平」網站,了解更多:www.oxfam.org.hk/inequality